陈建强说,在基地务工的主要是周边村寨的群众,最多时每天有近200人,去年发放务工工资78万元。此外,98%的村民都已入股村合作社,未挂果时每年每亩保底分红300元,投产后按每亩利润的30%分红,去年分红资金超过40万元。
在村支两委的带动下,渔溪沟村还成立了建材公司、劳务公司、生猪养殖场。产业的不断兴旺,让渔溪沟村“家底”越来越厚:2016年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90万余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为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致富,2018年,渔溪沟村联合周边贫困村沙沟村、沙槽村成立沿江联合党委,通过组织同建、规划同步、产业同推、市场同谋、机制同建、利益同享的方式“抱团”发展。渔溪沟村先后帮扶沙沟村发展柚子、花椒、蔬菜等产业300余亩,帮扶沙槽村管护柚子200余亩。
“我们这几个村子地缘相近,‘抱团’发展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有利于对接市场。”沙槽村村支书李斌说,近两年在渔溪沟村的带动下,全村每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发展明显提速。
如今,“抱团”发展让贫困村尝到了甜头。“这种模式盘活了各村存量,邻村之间取长补短,劲往一处使,有利于做大产业、做强集体经济,加快脱贫增收、奔小康的步伐。”沿江联合党委书记刘来兵说。
2018年2月11日,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窗明几净的房间里,一位老大姐坐在沙发靠窗的地方,手里捧着一份《人民日报》,眯着眼睛,仔细地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