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吉林西部新农事:盐碱滩变身“稻蟹田”

吉林西部新农事:盐碱滩变身“稻蟹田”
2020-06-22 17:22:01 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6月22日电 题:吉林西部新农事:盐碱滩变身“稻蟹田”

新华社记者褚晓亮、孟含琪

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嘎什根乡创业村,绿色稻田一眼望不到头,风吹稻叶沙沙作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马巍正在田间劳作。

马巍在镇赉县已扎根7年,主要通过示范推广优质耐盐碱水稻品种,配套耕层构建和抗逆栽培技术改良盐碱地。7年间,他眼见一片片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绿油油的水稻田,越来越多的农民在稻田“做出新文章”,尝试“稻蟹共养”新模式。

风吹沙土遍野跑,盐碱地上不长草。白城市地处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当地大部分土地都是盐碱地。农民过去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但收成很差,最差时一公顷粮才卖几百元。

治理盐碱地的方式之一是种植水稻。在治理好的盐碱地上种植优质水稻,加工出的大米口感好,附加值高。自1988年起,镇赉县请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工作者,开始“以稻治碱”。

筛选培育耐盐碱的品种,讲解种植技术和操作规程,建立盐碱地水田开发种稻基地,更新栽培技术……30多年来,嘎什根乡开发了1.8万多公顷水田,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90%。

在“以稻治碱”的路上,还有很多农民在稻田里“玩出新花样”——“稻蟹共养”,实现增收。

在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元宝吐村,庆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刚从田里捞上几网扣蟹(幼蟹),准备售卖。合作社理事长孟庆江说,为了让蟹、鱼、鸭更适应本地环境,他们从“大眼幼体”蟹苗养起,待蟹苗长成扣蟹后,一部分卖出去,另一部分留在稻田里继续培育为成蟹。

孟庆江说,投放蟹苗的稻田不施肥、不洒药,产出的是有机水稻,价格高于普通大米。稻田里的多种害虫成为蟹苗、鱼苗、鸭苗丰富的食物,而蟹苗、鱼苗、鸭苗的粪便又是水稻的肥料,如此实现稻蟹、稻鱼、稻鸭均丰收。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