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粒粒皆科技——记夏粮丰收背后的故事

粒粒皆科技——记夏粮丰收背后的故事
2020-06-18 20:10:01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题:粒粒皆科技——记夏粮丰收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夏日的小麦主产区,处处是丰收的味道。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截至17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05亿亩,大规模小麦机收基本结束。今年小麦单产、品质和专用麦比例都提高了。

抓起一把金黄的麦粒,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农民林华明脸上洋溢着喜悦。“我种的‘新麦26’,亩产在1200斤以上!”尽管今年小麦灌浆期遭遇了雷暴大风和大雨,但林华明的麦田并没有出现倒伏。

“新麦26”是强筋小麦品种,具有抗倒伏、优质高产等特点,受到市场欢迎。河南省吨源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翟文礼说,“新麦26”是企业加价最多、订单生产的首选品种。

粮稳天下安,良种是关键。今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公布了四个超强筋品种,分别是“新麦26”“济麦44”“师栾02-1”和“济麦229”,品质可比进口小麦,颇有市场前景。

清香的新麦来之不易。今年小麦生产经历了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和病虫害,还遭遇了疫情冲击。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服务,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融合。

针对胶东地区小麦生产经常遭受干旱、倒春寒、病虫害等问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选育了“烟农1212”品种,并推广抗旱节水、防冻减灾、种子包衣、一喷三防等技术。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小麦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良种覆盖率超过95%,小麦生产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绿色发展理念正在生根发芽。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句话曾是很多种麦农民的法宝。如今,变化正悄然发生。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