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刘学忠学种“新庄稼”

刘学忠学种“新庄稼”
2020-06-17 12:11:02 新华网

新华社石家庄6月17日电 题:刘学忠学种“新庄稼”

新华社记者王文化、李继伟

20摄氏度,这是今年麦收时节种麦“老把式”刘学忠感受到的新温度。这温度来自恒温大棚,他去年开始在那学种“新庄稼”——共生的香菇和武昌鱼。这是刘学忠第二次学种“新庄稼”。

54岁的刘学忠是河北省新河县刘秋口村人,种麦是当地村民主业,长期以来虽费力耕耘却难致富。2014年,这个不到千人的村子还有贫困人口204人。在那一年,刘学忠第一次学种“新庄稼”——香菇大棚。

当时,新河县已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工作队进了村。工作队决定帮村民改变单一种粮模式,发展经济作物,先试点养香菇。但推广“新庄稼”并不容易,驻村干部马立辉记得,他找到刘学忠时,被回绝了,“瞎闹,到时候赔掉腚,还不如直接把钱发给俺。”

村民们受过“新庄稼”的伤。村主任刘运才说,2003年村民筹钱建起20个蔬菜大棚,可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赔了。

扶贫干部反复上门讲扶贫政策和技术支持的办法,还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看到别人改种“新庄稼”挣钱,刘学忠也动了心:“有政策、有帮扶,一样都是人,不妨学一学、试一试。”

2014年,大棚第二次出现在刘秋口村。这次是80个,刘学忠决定参与其中。向专家学习香菇种植技术,成了刘学忠每天的功课。一年后,他学会了种菇新技术,每月多了2000多元收入。

2019年,村里耕地整体流转给了合作社,村民不用下地,每亩地每年有800元分红。种了几十年麦子的刘学忠告别麦田,这段时间刘学忠又一次学种“新庄稼”,香菇大棚升级为“鱼菇共生”。当扶贫干部讲起这“新庄稼”,老刘说:“你说咋干就咋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