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中央财政两个“1万亿元”直达基层 特殊转移支付“特”在何处?
新华社记者申铖
根据今年财政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新增两个“1万亿元”,即财政赤字规模新增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直达”如何直达?这一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究竟“特”在何处?
“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新增财政资金通过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本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这样的解答。
特殊机制有特殊设计。
“这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做法,更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制度创新。”在12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进一步对外界揭秘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中央切块”:财政部将资金按照相关因素“切块”分给各个省份。
——“省级细化”:省级部门细化资金分配到市县的方案。
——“备案同意”:省级部门将方案报财政部备案同意。
——“快速直达”:备案同意后,限时省级部门将资金下达基层。
这些部署意味着,省级政府既要当好“过路财神”,也不能做“甩手掌柜”,在加强资金监管同时,要将自身财力更多下沉基层,确保中央确定的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如同一辆‘直通车’,又如一道‘保险锁’。”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看来,这一特殊机制不仅让资金下达更加快速高效,也可以防范截留挪用,确保资金直达市县基层。
特殊资金用于特殊之处。
助力复工复产,陕西省充分发挥“银税互动”平台作用,全力为企业提供“真金白银”支持。一季度,陕西省通过“银税互动”业务在线上共对5182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09万笔,放贷金额27.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