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地摊经济"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又一场考验。"人民至上"其本身就要求政府提高服务能力。中央文明办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既城市发展治理观念的转变,也给城市主管部门更好地服务民生提出了新的思考,发展"地摊经济"不是以牺牲城市环境为代价,如何避免"地摊经济"走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如何做好"放管服"结合,对城市治理能力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发展"地摊经济"不是简单的一放了之,还必须统筹兼顾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行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其他群众的利益,最大程度减少给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带来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切实担当起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管"字上下功夫,深入街道、小区实地调研,问需于民,精准掌握城市街区功能现状、市民群体生活需求、商户摊点地摊经营需要,做到因街施策、因点施策、因时施策,研究出台符合街区"地摊经济"发展的制度、标准和规范。同时强化法治保障,对在占道经营过程中,严重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如长期占用消防通道、盲道,甚至是占用快速机动车道等,及时依法纠正,为"地摊经济"的规范经营、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确保"放"而不"乱"。另一方面要坚持服务为了人民,在"服"字上下功夫,强化对地摊经营者的规范引导,为营造一个公平、整洁、宽松的地摊经营环境提供良好服务。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主阵地作用,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到对"地摊经济"的管理和服务中来,依靠地摊经营者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增强群众自治能力,坚持自治、法治相结合,使城市治理能力在发展"地摊经济"中经受住考验,得到提升。(邓尤福)
最近,北京市发布信息,重申“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针对市民反应强烈的个别地点出现的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北京城管部门将加强执法检查,依法处理这类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