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马占山承包蔬菜大棚,成立了合作社。他说:“沿路搞大棚菜的多了,商贩主动上门收菜。”现在,村里有了集体收入,当年修路时欠下的30万元外债,也能慢慢偿还。
在哑叭店村通村路口,一座高大的厂房在蓝天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生产车间里,缝纫机“嗒嗒”作响,村民王野正用射钉枪包装按摩椅的布面。他告诉记者,来这里打工一年了,每月收入3000多元,下了班还能回家干农活。哑叭店村党支部书记刘占伟说,这是去年从廊坊市引进的项目,从厂子到高速路口15分钟车程。现在,全村十几名村民在这里务工,他们生产的家具销往北京、廊坊等地。
通了路,村民的生活舒畅了。现在,刘国军出村卖山货,再也不用徒步翻山梁、蹚河沟,去县城的超市采购,也能说走就走。
凤凰岭村“凤还巢”。看到村里的变化,很多进城租房打工的人都回来了。闫志才用打工的收入,在村里承包了4个蔬菜大棚,天一亮就能把菜运到早市,再也不用担心菜被颠坏了。
八里营村也修好了5公里田间路、5公里连村路。年过六旬的孔繁宝走在柏油路上,朗诵着自创的歌谣:“路成网,田成方,百里管道地下藏。田中有机井,村内起新房。村北药地连千亩,村南遍地稻花香。”
新华社南宁4月30日电 题:“通新路搬新房,我们生活有奔头”——广西都安贫困村走访见闻 新华社记者黄浩铭 春日的暖阳洒在山谷中,85岁的袁花银拿起小板凳,坐在新家门口晒起了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