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2月20日电 题:“牛粪村”的绿色嬗变——广西钦州市一贫困村的转型升级之路
新华社记者张爱林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王海村,5年前还是一个既穷且乱、环境差的贫困村,曾因牛粪满地被笑称为“牛粪村”。近5年来,全村人在基层干部的带领下,分门别类地开展治理,积极审慎地推进生态农业项目建设,现在“牛粪村”变成了钦州市闻名的生态建设典型村。
2014年以前,王海村是一个有90户群众的贫困村,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村民习惯于饲养牲畜家禽来耕作农田,变现贴补家用,应付人情往来。为便于看管,村民都是把牲口放在家门前饲养,全村上百头猪牛及散养鸡鸭产生的粪便,东一堆、西一坨,撒满了村道,加上房前屋后累积的树叶、秸秆、塑料袋等垃圾缺乏有效清理,村里人长期在“晴天臭气熏天,雨季污水横流”的环境中生活,王海村因此被通报批评。
“人要脸,树要皮。”面对“牛粪村”这一不好名声,王海村人开始痛定思痛。2014年“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开始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挂点帮扶王海村。工作队成员进驻王海村,与村里人谋路子、压担子、掏心窝子,一起集思广益解难题,最终决定用沼气池将这些污秽物“变废为宝”。
1年后,王海村利用向当地政府争取到的200多万元资金,村民投工投劳建成了钦州市第一座农村“有机垃圾+养殖小区”沼气池,形成“养殖+沼气+种瓜”的生态循环模式,让全村7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美化了环境。
居住环境的改善让村民保洁护绿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平日里,王海村村民自发分成3组队员,负责村里的清洁卫生,但保洁、维护、更新、发展都需要资金,一味向政府伸手也不是长久之计,村里人开始做起土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