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5月22日,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不仅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也引发国际社会热议。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对于民事权利的保护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中国首部民法典呼之欲出,这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多国媒体和海内外人士认为,德国、法国等国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编纂民法典恰逢其时,契合了社会主义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对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规范进行系统整合、修改、编纂,适应时代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顾问、律师、国际问题专家安德烈·布扎罗夫说:“从我作为一个职业律师的角度看,民法典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重要意义,它将调节经济社会的所有‘碎片’、所有社会关系。但我认为,民法典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他认为,中国首部民法典将推动中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水平,保证实现国家发展目标。
古巴国家通讯社——拉丁美洲通讯社评论认为,编纂民法典是中国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民法典草案涵盖社会、经济、生活等多个方面,对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规范进行系统整合、修改、编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
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法研究与教学的日本中央大学法学部教授梶田幸雄,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民法典草案写入了其他国家民法典中没有作为单独规定而存在的人格权编,尤其引人关注。此外,中国民法典草案对合同、物权、担保及不法行为等的体系化规定,对在中国开展经营活动的跨国企业明确权利、义务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研究依法治国及司法改革,在此基础上编纂民法典,努力实现公平、公正的司法,值得高度评价。
斯里兰卡前任总检察长维贾亚提拉卡说,中国民法典草案的编纂和审议既是中国民主法治进步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的一种体现。
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认为,民法典将对中国人未来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参与记者:本报驻俄罗斯、日本、乌克兰、斯里兰卡记者 张春友 冀勇 杨军 李亚洲君 本报记者 陈润泽)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王龙龙 通讯员 凌酉 叶晓宪)“咽拭子结果是阴性,今天的结果应该也没什么意外吧?”2月13日一大早,张梓轩就洗漱完毕,配合护士采集第二次咽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