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5月2日电 题:“90后”返乡青年的“归园田居”
新华社记者文静、郭刚、陈斌
5月,柳梢吐绿,春意融融。城马村后的一片山地鸡鸣犬吠,蜂蝶飞舞。26岁的藏族小伙王磊徘徊丘垄间,捡鸡蛋、探蜂箱,忙得不亦乐乎。
王磊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人,是当地一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原本在外学习音乐制作的他回到家乡,养鸡、养蜂、种核桃,过起了“归园田居”般的生活。
“回家发展林下经济,算是子承父业。”他说。
王磊的父亲曾是城马村的村干部,2000年,他承包了村里300亩荒地,种核桃树,如今已是果树成荫。2011年,父亲成立了一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不料,父亲积劳成疾,2018年病重去世。在外求学的王磊回到家乡,继承了父亲的核桃林,发展林下经济。
刚接手时,王磊对农业一窍不通。看到父亲养了1万多只土鸡,收益可观,他开始大批养鸡。然而,因养殖技术不过关,死了大半,一下子亏了近20万元。
王磊意识到,搞农业并不容易。“要动脑子,不能停止学习。”他四处请教专家,参加培训,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购买农业保险。今年,他养了4万多只鸡,年底出栏能达到10万只,成活率近98%。
闲余时间,他看书、上网课;一有机会,他便背起行囊,外出培训、观摩;回到村里,又将学的东西转化到地里。
不到两年,父亲的核桃林在王磊的经营下,变得有声有色,发展出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林下产业链,合作社也逐渐火热,为20多个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
38岁的藏族村民杨安居草去年开始在合作社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
近年来,南坪村积极用好用活脱贫攻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9年12月底,南坪村196户贫困户、647人全部脱贫。
新华社济南5月1日电(记者杨文)“老铁们,今天摘蜜桃,咬一口是又甜又脆哈,喜欢的朋友们尽快下单啊。”4月29日18时30分,北晏子村大棚内的村民牛庆花,正在镜头前一边吃桃,一边为粉丝介绍手中的蒙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