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订单荒”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订单荒”
2020-04-21 11:33:01 经济日报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订单荒”

图① 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的高端床垫生产车间。

图② 东莞市迈思普电子有限公司的电源生产车间。

记者 郑 杨摄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我国外贸企业顶住了“有订单、没人做”的国内压力。如今,又要面对“有人做、没订单”的国际形势。往年的第一二季度,本是外贸接单的高峰期,但在疫情之下,来自外贸重镇东莞市工信部门的调查显示,手上订单能维持3个月以上的外贸企业,仅占两成左右。

形势严峻,如何突围?面对订单告急,外贸企业的生存状态如何?当地政府如何应对?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深入具有代表性的广东东莞开展调查。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全球贸易活动受到极大影响。近日,广东东莞成立了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部,参照疫情防控机制建立“战时”监测体系,密切监测全球疫情对经济指标及重点行业的影响,统筹调度资源,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化解风险。东莞作为全球制造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国第5位的外贸大市,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要支持占我国外贸四分之一的加工贸易。在以加工贸易起家的东莞,众多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能挺住吗?

看形势——

困境突围

走进港资企业东莞美光眼镜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只见一条条流水线和先进的CMC加工中心。激光房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各项工序,车间内摆满了准备出口的高档眼镜架半成品。“大部分产品是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其中欧美市场超过80%,剩下为东南亚市场。2月17日复工以来,工人复工率和产能都已恢复到95%。”公司总经理杨雪锋告诉记者,虽然生产恢复了,但形势却不容乐观,因为从3月15日开始就没人下订单了。

“去年的出货量有200多万副,目前手上的订单是44万副,生产排期只到7月份,并且上半年还有10%的订单被取消,老客户停止下单。同时,由于境内外展会延期或取消,新客户接单也受影响,所以下半年订单情况也不明朗。”杨雪锋说。

美光眼镜的现状,代表了一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困境。东莞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朝东分析,疫情对东莞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海外需求端萎缩;二是供应链受限;三是国际通道受阻,货物、人员流动受限。受疫情影响,今年前2个月,东莞市外贸进出口1534.7亿元,同比减少14.3%,预计3月份数据也不会很好。黄朝东分析,由于海外需求萎缩,因此要帮助企业转向国内市场,从而保产能、保订单。

转内销,保订单。这一幕,经历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东莞市政府和企业感觉似曾相识。但这一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应对上都多了一些从容和底气。

从容,源自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十多年来的成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让东莞成功实现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2年前,东莞一般贸易比重已经超过加工贸易。”黄朝东说,相比2008年,东莞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已发生较大变化,从原来大进大出的OEM(贴牌生产)模式转向混合经营、内外销并重的模式,OBM+ODM(自主品牌+自主设计)占比从2008年的32.5%提高到目前的76.6%,外资企业产能内销比重提高到目前的35.9%,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降低,已从最高峰时的400%降为现在的140%。

“现在留下的都是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优质企业。”黄朝东说。记者在东莞看到,徐福记等一批较早开始拓展内销的外资企业,早已植根于国内市场,做到“手中有单,心中不慌”。而像美光眼镜这类尚未开展内销的企业,也正设法打开国内市场,并转产医疗眼镜等应急产品。

底气,来自东莞产业链齐全、供应链完善的核心优势。东莞从加工贸易全盛时代的“世界工厂”,一步步向高端化迈进,正全力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如今,17万家工业企业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疫情之下,3月份工业用电仅比去年同期下降2%。今年前2个月,东莞出口手机184亿元,逆势增长1.6%。

与此同时,东莞以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打下了基础。针对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东莞一方面积极搭建物流平台,另一方面抓实物资保障,全力支援外资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抗击疫情。

对于外界对东莞受疫情影响导致工厂大量关门的传闻,东莞市商务局回应,目前这种情况只是个别现象。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受欧美疫情影响,外贸企业的压力要从3月份才真正开始。对此,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东莞的产业基础在,外贸竞争力相对较强,一旦疫情好转,行业将会迎来反弹。

看企业——

转型升级

“目前,我们手头订单很充裕,海外订单比去年同期提升30%,内销订单预计全年能增长50%。”东莞市迈思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忠透露的情况令记者惊讶。疫情蔓延之下订单何以不降反升?该公司销售副总经理张和胜表示,2019年迈思普便极大地优化了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

海外疫情暴发使得居家看电视的用户量猛增,全球13%的机顶盒电源适配器都由迈思普供应,因此新老客户的订单都有所增长。张和胜告诉记者,去年迈思普已经未雨绸缪在国内扩建了多个销售网点,目前国内市场占比已超过40%。

不过,由于上游企业产能尚未恢复,张和胜也坦言企业还需不断提升抗压能力。目前,迈思普正加大研发投入,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转型生产扫地机器人、医疗电子等智慧产品。

迈思普的做法也是众多外贸企业的缩影,记者走访发现,不少企业像迈思普一样危中寻机,在逆势中求增长。具体而言,外贸企业在以下方面纷纷发力。

一是善抓趋势向高端化转型。疫情之下,数字经济等产业不仅短期效应明显,长远发展亦被看好,带动了企业订单增长。

记者在广东鼎泰高科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借力政府对5G、云计算等电子信息新基础设施的投入,该公司大幅提升研发生产能力,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24%。该公司董事长王馨告诉记者,公司的主要产品微型刀具,是生产电子线路板的关键材料,因而公司在5G通讯服务器类市场中的占有率很高。目前,其微型钻针设备已研发到第四代,产品竞争力大增。

二是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内销市场。在东莞,一些传统行业企业在数字化营销新赛道里获得了机会。疫情来袭,家居行业跌入冰点,而记者在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的大型数字化工厂中看到,高端床垫生产线正紧张运行,为大批订单备货。慕思集团总裁姚吉庆介绍,该公司在战“疫”60天里,从零开始切入电商直播,全国4000家门店、上万名员工协同,开启“抗疫特惠全国直播”卖货活动,触达受众1.28亿,创造了8小时订单过亿元、一个月线上订单15万个的现象级事件。

三是善用供应链优势强化话语权。疫情之下,掌控供应链才有核心竞争力。港资企业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其锂电池产品的供应链上企业近40%位于东莞,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该公司上下游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使新能德与同行相比,在抢抓订单时优势明显。

四是顺应疫情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方向。疫情中,不仅口罩、防护服,而且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体育用品等需求也激增。台资企业东莞欣意医疗保健制品厂,原本生产无纺布材料,如今转型生产口罩,入选国家战“疫”物资生产商名单,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看政府——

精准施策

4月10日,东莞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部署以“战时状态”抓好经济运行的同时,更着眼长远,提出加快实施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等集聚发展。

这意味着,更多高科技企业,将有机会搭乘新基建、新消费的快车,在疫情过后乘势而上。

事实上,从疫情“上半场”到“下半场”,东莞始终以高度灵敏的反应,在打一场有准备的仗。“总的思路是在全面摸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系列政策‘组合拳’,帮企业顶住压力、渡过难关。”黄朝东说。

疫情“上半场”,东莞主要是精准施策,强化对企业的保障。“针对企业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困难,东莞先后出台一系列帮扶举措:先是‘助企撑企15条’,解决没有口罩的问题;然后‘助企复工10条’,解决工人怎么回来的问题;接着‘优化服务15条’,解决降成本问题;最后是‘加快复苏16条’,通过促消费为企业‘解渴’。”黄朝东介绍,这56条政策从促开工、破壁垒,到保供应、拓市场,实施后很多企业都反映从没信心到渐渐有了信心。

疫情“下半场”,海外需求萎缩对出口订单形成新的压力,东莞迅速制定应对方案,全力帮企业转向国内市场。慕思等企业借直播打开市场的成效,令东莞意识到必须迎合线上交易的新趋势,升级对企扶持方式。

“东莞企业对‘上网’已经不陌生了。17万工业企业中,曾经开展过网上销售的占九成。”黄朝东说。目前,东莞市政府计划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直播电商等线上交易新业态发展,接下来将重点打造三大平台。

一是搭建线上展会平台。全面实施“东莞制造”品牌战略,依托现有成熟的线下展会资源,促进线上线下资源共享,推动纺织服装、玩具、食品等优势产业,以“东莞制造”统一标识、统一形象打造线上展会平台,拓展国内市场。

二是设立“东莞制造”电商专区。全面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合作,设立“东莞制造”专区,鼓励更多出口型企业触电上网。依托东莞鲜明的“一镇一品”产业特点,结合厚街家具、虎门服装、大朗毛织等特色产品,打造“东莞制造”电商区域品牌。

三是搭建企业直播电商平台。加快将直播电商发展纳入东莞市电子商务发展整体布局,建立直播产业基地和本土直播电商平台,并引导平台与各专业镇对接,推动制造企业直播销售,打造一批“网红带货”,加速形成本地化的“莞货”内销集群。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