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4月17日电 题:“消失”的小南海
新华社记者王金涛、周文冲
群山环抱,一池湖水如硕大的蓝宝石镶嵌其间,湖中巨石嶙峋、形态各异,宛若仙境。这里曾是重庆东南地区开发最早、名气最大的风景区,如今却几乎不见一个游客。
近两年,小南海景区不知不觉地在旅游市场上“消失”了。
160多年前,一场地震震断高山上的两座山峰,巨石飞落截断溪流,形成了融山、水、石、岛、峡等风光为一体的堰塞湖,这就是重庆市黔江区的小南海。借助自然禀赋,小南海先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多个旅游“金字招牌”,2017年景区门票、船票收入达1300万元。
但小南海发展旅游存在先天不足:作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和黔江25万人共享的饮用水源地,其对旅游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极其敏感。黔江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骆相飞说,多年来,尽管小南海加强了生态保护,设置了水库隔离网,取缔了规模养殖,但农村面源污染、生活污水乱排等生态环境问题仍时有发生。尤其是湖面上的游船和周边农家乐带来的污染,逼近了小南海的生态承载力极限,威胁到饮用水源地的水质。2018年下半年,黔江区决策层最终下定决心,旅游发展为生态保护让路,忍痛关闭小南海。
记者在小南海上游的新建村看到,一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即将投用。小南海镇党委书记庞国军说,这个镇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力度,新建了3个污水处理厂和30公里污水管网,全面改造湖区农户厕所,实行垃圾收运全覆盖,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开展禁钓、禁养(规模养殖)、禁排(污水)等行动,确保小南海的一湖清水得到最严格的保护。
可景区“消失”的代价并不小,不仅门票、船票收入变成了零,而且湖周农家乐损失严重,收入减少了近90%。过去吃旅游饭的原住民怎么办?黔江区决策层认为,小南海镇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出路还是发展旅游业,这就需要积极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备受关注。2月16日,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的忏悔书!曝光巨大黑幕!》成为爆款,网络点击量超10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