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国是全球第一产粮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 不过,在进口的农产品构成中,作为榨油和豆粕饲料用途的大豆占了很大比重,而谷物进口量不大。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主要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正是因为有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才有了有关部门回应“粮荒”问题的底气:
“粮食多年丰收,库存较为充裕;
夏粮丰收有望,春播进展顺利;
口粮完全自给,国际影响有限;
米面随买随有,不必囤积抢购。”
“产量丰、库存足“,应该说足以打消人们对粮食短缺的疑虑。但是老百姓抢购囤粮这一非理性行为,一方面有疫情造成的恐慌以及从众心理,另一方面也受到前一段时间交通运输、人员流动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担心疫情期间粮食的供应和保障问题,简单说就是不仅要“产得出”,还要“供得上” 。
事实上,多年来我国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在保障方面构筑的“三道防线” 包括:
充足的原粮储备;
大中城市满足10到15天的成品粮储备;
各地的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应急配送中心和应急储运企业。
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601个,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家。此外,还构建完成两级监测体系,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以及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近日,网上流传“空下来要去超市买点米,囤三个月的量”,不少民众开始纷纷屯米抢油…… 事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对此,湖北省粮食局硬核辟谣:假的!湖北粮食库存够吃一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