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发生以来,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团队一直在从事SARS冠状病毒疫苗研发。2019年陈志伟等人在美国《临床检查杂志·观察》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灵长类动物实验发现了SARS病毒疫苗的ADE作用:如果猴子接种表达SARS病毒刺突蛋白的“重组痘苗-SARS疫苗”后再被SARS病毒感染,急性肺部损伤反而会加重。
陈志伟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相近的刺突蛋白结构和感染机制,新冠病毒疫苗也存在发生ADE作用的风险,在疫苗设计中应认真加以关注和研究。他提出的一个解决思路是,可以尝试表达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一部分作为疫苗抗原而不是完整的刺突蛋白。
其次,以病毒作载体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研发需要考虑如何克服预存免疫。以进入临床试验的“重组新冠疫苗”为例,该疫苗以5型腺病毒作载体,但是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曾感染过5型腺病毒,体内可能存在能中和腺病毒载体的抗体,从而可能攻击载体降低疫苗效果,这就是预存免疫。
由陈薇院士团队和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自主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也是用腺病毒作载体。相关报告认为,接种两剂加强免疫可以帮助克服预存免疫对该疫苗效果的影响。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使用其他病毒作载体的新冠病毒疫苗也需要考虑这方面挑战。
再次,为应对全球性疫情,疫苗成本和可及性也十分关键,尤其是此前从未获批上市过的新型核酸疫苗,其短期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决定了能否大规模使用。已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mRNA-1273就属于这类疫苗。它是一种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其生产工艺本身并不复杂,一般利用DNA(脱氧核糖核酸)模板、RNA(核糖核酸)聚合酶等通过体外反应生成,但是从产业角度看,全球多数国家该领域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稳定可控的大规模生产供应链。
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自抵达武汉以来,就集中力量展开在疫苗研制方面的应急科研攻关,昨天(3月16日)20时18分,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