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三周年。雄安新区目前已转入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如今,这里聚集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追梦人”,他们在新区奋斗,见证着新区的成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 将雄安新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三周年之际,一起来听三位不同行业的代表,谈谈他们追梦雄安的故事。
新华社石家庄3月30日电(记者高博 曹国厂)“我觉得我能够来雄安奋斗一场,能够为筑梦千年大计添砖加瓦,是我未来人生最值得回忆和遐想的一段时光。”雄安新区安新县三台镇党委副书记兼新庄窠村包村干部鲁昊说。
时光倒流回2018年7月,当时还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理学博士的鲁昊主动请缨,通过选调生考试,来到雄安新区工作。他也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第一批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招录的定向选调生中的一员。
“毕业时新区来学校招人,我想能够亲自参与推进雄安新区乡镇治理现代化建设,见证新区成长,也是一种幸福。”鲁昊说,他的爷爷是一名老党员,担任了22年村支部书记,从小潜移默化受爷爷影响,也想着有一天能为乡亲们做点事。
三台镇制鞋产业集聚,被誉为“北方鞋都”,最多时拥有制鞋企业近2000家,从业人员11万人。鲁昊告诉记者,雄安新区设立后,这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并不符合新区定位,亟须转型升级和外迁。
“一开始这些企业并不愿意往外迁,一个企业主还给我说,除了制鞋,其他都不会,他们有很强的本领恐慌,外迁出去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鲁昊说。
为做企业的思想工作,鲁昊走遍了全镇12个乡村所涉及的企业,为他们解读雄安新区规划理念。“我还联系权威专家来三台,为企业代表集中讲课,帮助他们分析研判未来发展方向。”鲁昊说,“现在一些企业主已经由不想迁到主动迁,不少企业已经在其他地方开设工厂,三台镇制鞋从业人数明显下降。”
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透露,对各省约1.1万个重点投资项目统计显示,截至3月20日,除湖北外,总体复工率为89.1%;重大铁路项目、重大能源项目以及重大外资项目已基本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