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新闻联播):在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众多“90后”“00后”投身战“疫”一线,展现出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
这位在病房外踮着脚查看里面情况的护士叫郑琼,不久前刚刚在武汉度过了自己24岁生日。由于个子不高,每次巡查病房时,她总会先在门口踮起脚看看,提前了解病人的情绪状态。
郑琼已经在一线奋战了38天。在重症病房,她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呼吸循环的情况,必要时给患者做俯卧位通气等护理。无论是专业护理,还是生活照护,郑琼都有说有笑,病房里气氛也变得轻松一些。
在救治一线,年轻的“90后”“00后”贴心守护着每一位患者,而在社区防控的另一条战线上,青年一代也不怕辛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这位被社区居民称为“余师傅”的余汉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今年刚刚20岁。由于社区居民大多没见过他,只知道他是可以帮忙买菜的志愿者。所以,20岁的小余就成了居民们口中的“余师傅”。
门岗值守、买菜跑腿、上门送药,小余说,近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最大的收获就是成长。
在社区服务中,年轻一代不光有热情和力气,更有想法和创意,让日常服务工作既有温度,也有速度。上午11时,武汉市常青花园十一小区,90后志愿者戴雪娉正忙着核对居民的手机号和订单号。今天(3月15日),有300户居民需要领取团购的蔬菜,但现场始终秩序井然,只有几个人在排队。
戴雪娉口中的机器人是她们志愿者团队开发的自动呼叫小程序。之前订单到货,居民要么扎堆取件,要么没有看到微信群里的通知,志愿者还得挨家挨户打电话。细心的戴雪娉找到了团队里的IT工程师毛宇翔。他们团队还开发了智能语音叫号,帮助志愿者更快速地分拣货物,减少居民的等候时间。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长江二桥每天都会亮起“武汉加油”“中国必胜”“致敬抗疫英雄”等字样,而这背后是一位平凡岗位上90后员工的默默值守。
每天,温瑞都会上桥检修设备,以保证灯光准时、完整地闪耀在长江之上。在这个由集装箱改装的板房里,他已经独自一人住了一个多月。在他看来,他守护的不仅仅是大桥上的灯光,更是一种信心和希望。
夏韬是武汉市急救中心的主治医师,经常随救护车转运病人路过长江二桥。这里的灯光,也温暖了一直在一线抗疫的他。
央视网消息: 杜川是一名滴滴司机。在武汉公交、地铁停运,私家车“禁行”的情况下,为保障社区居民和医护人员出行,滴滴公司提供免费用车服务,组建“社区保障车队”,交由社区统一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