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与“异宠”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目前尚无证据显示猫、狗等宠物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依然建议与宠物接触后洗手,保持手卫生。“不要遗弃,不要恶意伤害,完全没有必要捕杀流浪动物。尤其是对于犬只的管理,扑杀行为会破坏当地已经形成的狂犬病免疫屏障,影响狂犬病的防疫工作。”孙全辉提示。
但他强调,将野生动物当做宠物饲养,也就是饲养异域宠物的行为应当禁止。“异域宠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兽类等,它们可能来自野外或是野生种源人工繁育的后代,且往往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目前已知的大约200种人畜共患病中,至少有70种与异域宠物有关。”孙全辉指出,饲养异域宠物不仅会威胁野外种群的生存,也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病、生态入侵等风险陡升。“野生动物的攻击性、毒性以及携带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致命影响。”
没有任何研究证据显示,现存的野生动物可以再被驯化。“因为动物能否成功驯化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在现代无法复制。对于野生动物,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与它们保持距离,保护好它们的自然栖息地。”孙全辉强调。
要跳出“利用代保护”怪圈
孙全辉指出,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把野生动物视为资源并用产业管理的方式加以对待,是当前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乱象丛生、违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
“近40年来,以商业为目的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养与繁殖的做法,彻底模糊了野生动物与农场动物的界限。‘以利用代保护’的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不攻自破,野生动物产业化养殖甚至为盗猎与赃物洗白提供了出口。”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郭鹏指出,由此衍生的“野生动物”法律定义的模糊还给执法与监督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