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重托,他们用生命拯救生命
救治,场场都是硬仗!为了挽救更多的患者,“专家党员突击队”采取多学科联合编组、集体把脉的方式,对重大病情诊疗方案“一锤定音”,并明确:对于突发重症,不管多晚,每位专家都要参与救援。
一天晚上,重症监护室一名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和腹泻症状,生命垂危。
任小宝和其他5位专家10分钟内就齐聚病房,共商对策。听完主治医生的诊断报告后,专家组成员又提出了10余条关键性的补充意见。
抢救开始,任小宝跟进监护室全程指导。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援,患者化险为夷。
57岁的杨仕明一到“战位”就开始查房,与交接班的医生汇总患者情况,制定当天的诊治方案,检查指导医生医嘱等,等到一天的诊治任务结束时,往往已是深夜。
有时,忙完一天诊治任务,刚踏进营地的房门,就接到抢救电话。他又急忙返回医院,换上防护服冲进“红区”组织抢救。一次,一位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重症患者情况危急,杨仕明和医护人员奋力抢救,终于让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待他脱下防护服,走出医院时,已快天亮。
1月29日,是李琦的生日。那天,他和13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进入“红区”,先后接诊了37名确诊患者。为全面了解每一名患者的病史,科学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他逐一查房,对37名患者查房完毕时,厚厚的防护服里,已汗水如注。
就这样,在最危险的“红区”里,李琦度过了自己55岁的生日。
军队前方专家组组长刘又宁:(病毒)太狡猾了是可能的,不过还有三个层面要考虑:1、试剂盒的质量很不统一,检测技术也不统一,有时候采集样本也会出现误差,所以我觉得应该统一标准
战斗仍在继续 中国军网微信推出 《武汉战“疫”日记》栏目 陆续向广大网友发布 奋战在战“疫”一线的Ta们 在忙碌间隙 记录下的最真实最感人的日记! 这些朴实诚恳的文字 让人久久难以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