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3月3日电(记者朱涵)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宋吉舟教授团队基于智能塑料材料,制造出一种新型“万能抓手”,可以把目标物体“锁”在体内,轻松地抓放1微米到1米大小多种形状的物体。
据介绍,智能塑料在光、热等外部刺激作用下,可改变软硬程度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
“抓放物体时,第一步先通过外部刺激,让形状记忆聚合物变得柔软,趁此机会将物体或者物体表面的结构嵌入其中。第二步去掉外部刺激,让形状记忆聚合物变回刚硬的状态,保持住该变形的临时形状,将物体‘锁住’,实现抓取。第三步等把物体转移到目的地之后,再次施加外部刺激,形状记忆聚合物就会恢复初始形状,将物体‘解锁’。”宋吉舟说。
宋吉舟介绍,“万能抓手”能在典型的三维结构物体上产生很大的抓力,可以轻松抓起球体、方块、管状物体、螺栓、螺母、枣核、钥匙串等,还能像壁虎一样,牢牢粘附在物体表面,不论物体表面光滑还是粗糙。
在实验设计中,当物体尺寸小到微观尺度(100微米左右或者更小),“万能抓手”能够不依赖抓手的粘附力,而是通过把物体或者物体表面的结构锁在其内部实现抓取。
“‘万能抓手’为微观电子元器件的快速组装提供了新的手段。”宋吉舟表示,“万能抓手”的收放自如,为柔性电子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幼儿输液时疑有虫 一段四川乐山患者家长发现输液袋中疑似有虫的视频在网上扩散。当事人3岁的儿子因为流行感冒到乐山市人民医院输液,发现输液管中有疑似小虫子的不明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