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2月18日电 题:广西桂林:“借力+接力”新鲜蔬菜进社区
新华社记者王念、何伟
广西桂林市连续多日的阴雨天终于放晴。16日一大早,临桂区中庸镇穴田村泗林屯的新鲜蔬菜如约被运送到社区,网上预约下单的市民在小区门口就能拿到一袋袋当天采摘的白菜、莴苣、萝卜和西红柿等。而送到疫情中被封闭管理的慧佳顺和苑小区的2500斤蔬菜是不收费的。
“封闭管理小区群众生活不方便,这些菜就算我们的一点爱心了。”泗林屯党支部书记李乔送和村民们一起送菜,他告诉记者,为了让市民吃上新鲜的蔬菜,乡亲们天不亮就下地采摘收割,一袋袋分装好后马上开着小货车进城……
穴田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当地依靠发展蔬菜等产业,2017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泗林屯种有160多亩蔬菜,组建了盛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地村民采用绿色种植方式,用杀虫灯等物理技术灭虫害,不用农药,各类蔬菜很受市民欢迎,销路一直比较好。
春节前后本是销售旺季,但疫情突如其来,大量蔬菜“窝”在地里卖不出去。
李乔送很焦虑。2月6日,他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疫情暴发,天天待在合作社办公室里,看着卖不出去的蔬菜很发愁。”配发的照片上,地里成片的卷筒菜青翠欲滴。
穴田村驻村第一书记郭满意也正为群众蔬菜滞销犯愁。看到李乔送在朋友圈发的信息,他立即转发到中庸镇微信工作群里。镇党委书记张莉彬一边紧紧盯着疫情防控,一边也正在积极想办法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和经营。泗林屯大量质量上乘的蔬菜尚未及时采摘和售出,卷筒菜5万多斤、西红柿2万多斤、莴苣1万多斤、白萝卜5000多斤……对于仅有160多户人家的一个屯,这不是个小数字,群众近期的收入指望的就是这些蔬菜。
线下销售不畅,线上可不可以找到一条路?
受疫情防控的限制,一头是乡村蔬菜销售受阻,另一头是市区群众买菜不便。张莉彬想到,如果借力网络平台,组织镇里的党员干部帮群众网上促销,说不定能够打开销路。随即,中庸镇党员干部上手,许多志愿者加入,他们的朋友圈出现了泗林屯新鲜蔬菜的信息:“每袋包括卷筒菜7斤、西红柿2斤、莴苣2斤,有需要的小伙伴私聊……”
信息一出,回应无数,滞销蔬菜原来是抢手货,这让大家很兴奋。求购的人越来越多,镇村干部和志愿者“一对一”私聊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要,也不利于及时组织蔬菜配送。张莉彬抓住时机,决定变“私聊”为“群聊”,牵头搭建“新鲜蔬菜公益群”,加入人数很快顶满500。建群第二天,泗林屯村民就配送了14个站点,市民纷纷点赞。
打通需求渠道后,村民们每天早早就戴好口罩,分头到地里采摘和打包,开车把蔬菜送到指定小区,实现无接触配送。由于需求旺盛,他们紧接着又建了4个“新鲜蔬菜公益群”,还是满足不了需要。2月12日,镇里与盛林合作社请专业公司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市民填写蔬菜品种、需求量和收货地址等信息下单,次日在家门口就可以拿到直接来自地头的蔬菜。最多时,一天卖出近600份。
记者在泗林屯看到,清清的义江水绕村而过,两岸成片的菜地郁郁葱葱,到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刚从菜地里出来的石冬妹说:“最近可忙坏了,但大家都不觉得累,辛辛苦苦种的菜终于有了销路,很开心!”
李乔送告诉记者,根据市民需求,泗林屯的蔬菜打包销售,每天配送,白菜、西红柿、萝卜、菜花等品种搭配,每袋11斤左右,送到社区门口25元,比市区菜场上的价格低将近一半,因为没有了中间环节,市民买得便宜,村民收入也不错。
“最近十来天共有近10万元收入,更重要的是提振了大家继续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李乔送说。
面对疫情防控和组织生产双重压力的张莉彬表示:“防控要守住阵地不留死角,生产也要千方百计恢复。在网络平台上‘借力’,再加上干部群众‘接力’,蔬菜滞销这个难题解决了,说明只要开动脑筋做细工作,疫情防控和发展生产两不误,办法总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