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4亿,占总人口的17.9%。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基本国情,亟须加以积极应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用品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产品种类相对匮乏,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说。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层面第一个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引导政策,该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大重点产业支撑市场升级
虽然我国老年用品市场活力尚待激发,但打着关爱老年人健康旗号的伪健康产品却很火爆,欺老、坑老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提供有效供给以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这样描述老年用品,适宜的产品和服务才是老年人需要的,企业要真正以老年人为本,真正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研发、设计、提供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提供主观臆想的“伪”老年产品和服务。
《指导意见》首次明确老年用品五大产业重点领域,并依据产业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给出每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其中,老年服装服饰强调功能性,日用辅助产品强调智能化,养老照护产品强调安全便利,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特别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脑科学、虚拟现实、可穿戴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则从老年人生活全场景出发给出具体指引。
虽然整个社会应对老龄化的准备还不充分,但随着养老行业的升温,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日益成为核心诉求,智慧养老设备和系统应用将因此站上高位。
“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被写入《指导意见》中,并提出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机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健康监测产品、养老监护装置、家庭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老年服装服饰、日用辅助产品等适老产品的智能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开展家庭、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医院等多种应用场景的试点,建设一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街道(乡镇)和基地。
夯实老年用品产业发展基础
正如吴玉韶所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数亿老年人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对养老服务和老龄用品需求巨大。但是,不可否认,如今的现实却是老年人想要的产品没有,已有产品却普遍质量不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缺少行业质量标准、监管乏力是关键因素,而“价格战”又将产业拉入低水平循环。
赛迪智库认为,由于对老年用品产业认识不足,我国整个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质量、环保、技术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应首先从质量标准入手,通过确定适老产品的安全、功能、性能等相关指标参数及测评方法,制定老年用品通用标准体系。
针对标准体系的构建,《指导意见》明确,将全面梳理和完善老年用品产业相关领域标准体系,面向功能性纺织品、家庭服务机器人、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适老智能家居和家电产品等领域,制修订一批关键亟须的产品和技术标准,加大对国际标准的采标力度。同时,鼓励发展具有引领促进作用的团体标准,完善团体标准转化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为提升质量保障水平,《指导意见》强调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广和运用精益制造、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活动。建设标准化、专业化的老年用品第三方质量测试平台,开展老年用品质量测评、验证和认证工作,制定产品信息和隐私安全的检测评价技术方法。
中粤金桥联合投资创始人罗浩元说:“市场乱象若得平复,还需正视当前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的现状。比如,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种类少,生产工艺及管理水平低。”
针对这一问题,《指导意见》给出解决办法: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老年用品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培育壮大骨干企业,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创新,增加有效供给。支持老年用品领域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增强创新型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强产学研医养协同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刘艳)
新华社兰州1月2日电 题:多元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依” 新华社记者姜伟超、崔翰超、何问 每天,助老服务员方学红从自己家出门之后,都要去另一个“家”。 这另一个“家”里住着78岁的张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