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别是得知这种肺炎可以“人传人”之后,人们的焦虑、恐惧情绪逐渐蔓延,有抢口罩的,有大量囤积大米的,有动不动就怀疑自己得了新型肺炎的,还有非理性抵制湖北人、武汉人的……
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已对防疫期间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干预指导原则。
同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紧急筹备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在疫情期间为全国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
心理专家表示,疫情持续存在的压力会让我们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是“应激”的表现。应激(Stress)指的是当一个生命体所面对的事件(比如此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应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模式。因为本次疫情持续的时间较长,且仍在发展,所以人们通常会处在一种慢性的应激状态。
他们分析了面对疫情,人们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绪、生理、思维、行为变化,教大家如何应对。
1、情绪反应
焦虑与恐惧: 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我们中有50%以上的人会因为病毒在传播性和致死性上的未知而感到焦虑和恐惧,会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或他人身上,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甚至对自己能做的感到不知所措和不确定,令自己难以放松。同时,也有许多人为了应对眼前和未来的困难,反而会因为焦虑而比平时更加精力旺盛。
1月29日上午,正在武汉支援的北京医疗队几位队员在采购物资途中遇到了一位外国朋友,他向来自北京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慰问。“我们一定能胜利!”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向他做出胜利手势,表示出必胜的决心
原标题:疫情防护思维导图来了!转给更多人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形势严峻我们每个人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一张思维导图帮你理清赶紧学起来↓点击进入专题: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