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的临时党支部:
党心不临时 作用不临时
1月27日晚上21时许,登机离京。1月28日凌晨1点,抵达位于武汉的宾馆;1月28日上午10时,召开分组会;1月28日上午10时50分,与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对接工作;1月28日12时,接受临床救治和院内感控流程和防控措施培训;1月28日下午15时,进入医院……这是136位驰援武汉的北京医护人员的“日程表”。
1月27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护团队从北京出发,驰援武汉。
郭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1月27日下午13时许,正领着一双儿女在外散步的他,收到了来自医院的通知,要求他在1个小时之内赶到医院、驰援武汉。郭军立即从远处赶回,同时让岳父帮忙在家收拾行李,一同在医院会合。
“在这个时候,我必须得站出来!”郭军所在的呼吸科是抗击本次疫情的重点科室,他担任呼吸科党支部书记,又参加过2003年北京抗击SARS,当时在急诊内科一线工作,对病人的分流、救治和转运等都有一定经验。“两个孩子都还小,岳母又刚做完手术,家里负担重,确实也是比较紧张。前线有很多未知,说一点不担心那不是真话。但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紧迫的疫情,驰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重要的人生历练。况且都这个时候了,党员还是应该冲在最前面!”郭军说。
“国家需要人,我负责感染科,义不容辞就报了名。他们说我年龄稍微大了点,我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北京朝阳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小娟是大内科护士长、主任护师。当年抗击SARS,她就是护士长。这次抗击疫情,53岁的她,又一次毫不犹豫冲在了第一线。“对呼吸类传染病的防护知识,我们还是了解的。只要防控好了,不会有什么问题!” 刘小娟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