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方式有哪些?
“从目前的情况看,95%以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都与武汉有关。”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日医院副院长、呼吸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彬表示。
通常病毒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进入易感黏膜表面;二是接触传播,在接触感染者接触过的东西后触碰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导致病毒传播;三是空气传播,病原体能在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具有传染性。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三种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护措施都要做好。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会出现哪些症状?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詹庆元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常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大约半数患者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少部分患者可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能是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发病时症状轻微,没有发热。
目前,武汉当地医院已发现多个“不典型”病例。患者有的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心慌、头疼、患结膜炎,甚至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这类“非典型”患者会是隐性传染源,需第一时间加以鉴别诊断,尽早隔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乙类传染病,国家为何要对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单广良表示,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毒力和传染性还需进一步观察和认识的情况下,对感染患者采取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完全是出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考虑。鉴于目前春运高峰人口大量流动,以及国内多省份出现的新发病例均有明确的在武汉期间的密切接触史,所以对武汉采取暂时的交通限制,可以有效地遏制疫情上升的势头,也是最大程度地控制流行扩散的有力措施。
公众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特别是免疫力低下、有慢性病的易感人群如何防护?
曹彬表示,免疫力低的老人固然要注意防护,平时很少生病的年轻人也要做好防护措施。从目前的情况看,72%的感染者是超过40岁的人群,男性感染者占64%,40%的感染者本身还有其他疾病。国家卫健委1月23日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工作,重点关注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