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让回家路更顺畅——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详解春运热点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
2020年春运10日开启,今年春运有哪些新变化?票好买吗?回家的路安全畅通吗?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10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今年春运有哪些“不一样”?
2020年春运比往年来得早一些,从1月10日开始,将持续到2月18日,经研判,2020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达30亿人次,比上年略增。
年年春运,岁岁不同。由于交通设施网络的完善、科技的深度融入以及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多元,今年春运面临的形势有了新变化:
大兴国际机场投入使用,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京张等10多条高铁新线开通运营,铁路运能大幅提升;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完工,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提前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
刘小明表示,这几年春运客运总量维持近30亿人次,2020年预计30亿人次的春运客运总量中,道路客运24.3亿人次,铁路4.4亿人次,民航7900万人次,水运4500万人次,预计今年春运客流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客流总量持续高位。预计全国道路水路春运客运量约25亿人次,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二是出行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调整。高铁、民航、水运客运量持续增长,道路客运量有所下降。
三是出行需求更加多样。务工流、探亲流、学生流等是春运客流主体,旅游客流量将持续增长,反向客流将会呈现一定增长。
四是客流高峰明显。节前学生流与务工流、探亲流等客流将高度叠加,节后客流将呈现“双高峰”。
此外,今年的春运将更加科技化。随着无纸化出行、刷脸进站、ETC、智能交通诱导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春运将更加便捷化、高效化。
“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要进一步推进票务‘无纸化’服务,扩大人脸识别、刷证进站检票乘车应用范围,加强智能问询、移动支付等便捷化服务应用。”刘小明说,各地要根据旅客需求,积极开展异地候机楼、高铁无轨站等联程运输服务。
票好买吗?会堵吗?
春运,是对“流动中国”的生动诠释,也是对交通运输部门的全面“体检”。
回家过年,最担心的就是“一票难求”,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千方百计增加运力。刘小明表示,今年春运,各地要切实调度好运力资源,千方百计提高运输服务品质,全力以赴做好春运工作。
刘小明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要重点加强客运枢纽、铁路客运站、机场、旅游景区等客流密集地区运力供给,视情增开加班车船,科学调度发班频次。要深入挖掘运输潜力,科学制定运输方案,及时调整班线客车和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发班密度,适时增开包车、包船。
“各地要督促运输企业创新服务举措,扩大联网售票范围,及时增开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增设自动售(取)票设备。”刘小明说,要科学调度道路客运、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运力,特别是重点枢纽的夜间集疏运,各地要有专项方案,确保旅客及时疏运。
在道路客运方面,受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继续实施春节假期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等因素叠加影响,春节期间群众自驾车出行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路网保通压力进一步加大。
刘小明说,各地要加大事前预测力度,分析研判车辆流量、流向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旅客合理安排出行计划。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业务协同,完善路警联合巡查与指挥协同机制,减少因交通管制导致的交通拥堵。
“各地要充分借鉴天津站、北京南站等工作经验,加强部门协同,推动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流程优化,减少旅客重复安检。”刘小明说。
回家的路如何更安全?
春运期间,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易发多发,交通工具满负荷运行,安全应急保障压力较大。保障安全是春运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春运,交通运输部将与应急管理部、国家铁路局等共同成立联合检查组,赴春运重点省份开展安全检查,并组织有关省份开展省际层面的交叉检查。
刘小明说,各地要对重要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农村客运等关键节点,以及长途班线、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消除事故苗头。
“各地要狠抓安全责任落实,督促运输企业认真制定春运安全生产专项方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安检措施,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春运安全水平。”刘小明说。
刘小明表示,各地要充分利用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全面加大春运期间道路运输安全管控力度。要督促运输企业全面加强车辆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车辆超载、驾驶员超速和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
“各地要狠抓应急运输保障,进一步完善春运应急运输联动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应急运输预案,加强跨运输方式的协同联动与应急响应。” 刘小明说,各地要完善与公安、气象等部门常态化协调机制,完善恶劣天气信息共享机制,适时掌握恶劣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2020春运购票日历 2019年12月12日。可以购买春运首日2020年1月10日的车票。按照铁路春运火车票互联网和电话订票提前30天发售,车站售票窗口、代售点提前28天发售的规定。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让春运成为流动中国的温暖风景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春运是交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交通或被视为畏途,但归心似箭,承载乡愁的列车,无论如何都要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