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新华时评:让春运成为流动中国的温暖风景

新华时评:让春运成为流动中国的温暖风景
2020-01-10 11:22:01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让春运成为流动中国的温暖风景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春运是交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交通或被视为畏途,但归心似箭,承载乡愁的列车,无论如何都要搭上。一元复始,人在归途,新时代的春运正大踏步由城乡交通的瓶颈成为温暖中国的风景。

四十年来发展,三万里地高铁。一张张票根,承载着“春运”这个词汇背后的城乡巨变。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春运,起初是城乡二元化格局的特定历史现象。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养家,岁末回家过年,短时需求集中爆发,在交通运力限制下,供需失衡形成“买票难、回家难”春运难题。

“路”与“人”双管齐下,是春运难题逐年化解的两大关键。突飞猛进的高铁建设,标志着交通硬件短板逐步补上,慢车、快车、绿皮车“行路难”变成动车、高铁、飞机、自驾,陆海空都“刷脸”。与此同时,户籍制度改革开始打破城乡藩篱。今年“十三五”规划收官,是1亿非户籍人口城市落户任务验收之年。日前中央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取消300万人以下城市落户限制。今年有关部门明确提出“反向春运”。其实春运早就是“反向+多向”的。农民工返乡之外,寒假学生流、春节探亲流、黄金周旅行流,越来越多的春运向度,在增加新的考验同时,使流动中国有了多向度之美。春运慢慢变成一个个温暖的瞬间,犹如通往春天的一声声汽笛。

“春运有一天会消失吗?”很多人开始这样问。困扰几代人的买票难、挤车难、回家难问题,肯定会加快消失。但作为文化现象,对乡村乡土回归之旅的春运不会消失。灿烂农耕文化的承载者,神农后稷的子孙对乡村田园的牵连不会消失。对于我们这个古老伟大的农耕文明,春节标志着一岁之始、稼穑之初,是最古老的农事节庆,是我们与黄土青山最古老的精神纽带。扶老携幼一出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中国人浓缩在春运中的乡土情结,将通过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而日益奔涌。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