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老“嫦娥人”叶培建能体会张熇那一刻的百感交集。据张熇回忆,当时,叶培建从后排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说:“辛苦了,不容易。”于是有了上面提到的那张照片。
在这张照片的背后,还有许多年轻人的身影。“嫦娥奔月”的旅途上,不仅有叶培建和张熇这样的传承,还有更年轻一代的接力——
比如,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星务分系统主管设计师侯文才,34岁。他和同事们完成了“鹊桥”的方案设计、生产、测试等工作。在测控对接任务中,他们在白雪覆盖的北方林海留下脚印,在黄沙遍地的西部戈壁洒下汗水。
比如,嫦娥四号着陆器测试指挥岗齐天乐,29岁。举行完婚礼的第二天,一大早就坐早班机去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投入嫦娥四号着陆器的测试工作。
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是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一起奋斗的结果。比如,嫦娥四号着陆器有200多个设备、“玉兔”月球车有100多个设备需要测试;嫦娥四号的火箭进行了65项技术改进,针对窄窗口发射等风险制定了520项预案。在所有困难面前,大家同舟共济。正如张熇所说,“每次遇到问题,大家都在一起讨论和分析,改后再改再试”。
叶培建院士后来接受记者采访,谈及那次“握手”时说:他们在一起走过这么多年的道路,张熇以及年青一代挑起了这个担子,他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因为,“后面还有很多路要走呢”。
张熇说,从事月球探测让自己变得更勇敢、自信了。
这就是我们的“嫦娥人”,他们不负韶华,努力奔跑,让梦想在宇宙发出灿烂的光芒。尽管后面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我们相信,他们会更加勇敢和自信地走下去。(本报记者 陈海波)
原标题:“双三百”目标达成!嫦娥四号成功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二个月昼工作2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相继结束寒冷漫长的月夜休眠期,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恢复月面工作
去年12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旅程。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迹,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戳视频,为中国人的探索精神点赞。
25日,英国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颁奖典礼在英国伦敦举行。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得本年度全球唯一的团队金奖,该奖也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向中国项目颁发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