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中国东极故事之一:“靴子屯”的“猪倌新传”

中国东极故事之一:“靴子屯”的“猪倌新传”
2019-12-25 18:21:02 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5日电(记者邹大鹏、杨喆、谢剑飞)65岁那年,闫鹏开始学习当“猪倌”。最初,他打心眼里不愿意养猪:“赔了咋整,又拉一笔饥荒,哭都找不到调!”

海兴村,位于中俄界江乌苏里江畔,是“中国东极”抚远市海青乡的一个边境村。30年前,闫鹏和老伴石桂芝来此投亲谋生,辛苦垦荒攒下了几公顷水田家底。

“那时村里都是泥草房,我的梦想就是盖个砖瓦房。”闫鹏回忆说,村里巷道都是“水泥”路,一下雨积水泡着淤泥没过膝盖,没有靴子出不了屯,“靴子屯”外号由此而来。

好不容易把苦日子熬出了甜滋味,2002年儿子家的一场变故,让老两口不得低价流转水田帮他还债。“地没了,一股急火得了脑梗,老伴还有心脏病,感觉天塌了。”本就寡言少语的闫鹏愁眉深锁,上牙掉的只剩一个门牙。

90后抚远市扶贫干部付宏祥第一次来到老闫家时有点发懵:低矮的泥草房就快坍塌,窗框已经腐朽,玻璃都是裂缝,有的用胶布勉强粘到一起。最难受的是,老两口脸上写着对贫困的无奈和麻木。

像闫鹏一样的贫困户在海兴村一共有7家。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声传到了中国东极的“靴子屯”。

民谚有云,“家有千万,有毛不算”。当扶贫工作队提出养一头母猪时,老闫心里很排斥:“净瞎折腾,不如给点米面实在,我连玉米饲料都买不起,还能养活起猪?”

驻村工作队用旧砖,帮着老闫垒起了一个简易猪圈,还送来一头价值2000多元的母猪,可150元一袋的玉米饲料让他犯了难,只能一次买一袋,还得赊欠着。

第一窝,下了9个猪崽,养到200多斤后,每头猪能卖1000多元。看到回头钱的老闫一下来了精神头,2017年,他通过扶贫贷款自建了新猪舍,从一头母猪发展到最多时60多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