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集地名1200多万条。可以说,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民政部正在推进修订《地名管理条例》,拟对规范地名管理、保持地名稳定、保护地名文化等做出一系列新规定。“此次解读地名的兴起也将对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等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解读地名热潮的基础是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回归。他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地名“玉门关”为例指出,很多人知道玉门关这个地名,但有关东汉时期军事家班超与玉门关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我们看似在解读地名,实际上是在解读地名背后的人、文化和生活,以及我们的情感。”康震说。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安也表示:“地名是文化化石,其中积淀了最深沉、最为社会公认、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文化共识。大家热衷于解读地名,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周尚意看来,解读地名满足了社会大众对“我是谁”“我从哪儿来”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对于如何更好地增进文化自信也有启发借鉴意义。“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善于发掘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找到传统文化的‘烟火味’,就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坚定全社会的文化自信。”
厦门地名要求整改 厦门市启动不规范地名清理,重点整治“大洋怪重”四类地名。记者昨日从厦门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已梳理出31个不规范地名,正向社会集中公示,6月将下达整改通知,年底前要整改完成。
本报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李昌禹)近日,多地发布的“关于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的公示”引发热议。民政部21日要求各地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原则标准组织实施,防止随意扩大清理整治范围
发布海南特有物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近日发布了11个海南特有新物种,这些新发现已发布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上。此次发布的11个海南特有新物种分别是:莎草科植物的尖峰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