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记者 阚纯裕):脚下的绿草连绵出去,一直到视线尽头,微风拂过,草地间传出“沙沙”的摩擦声,空中黑颈鹤姿态优雅地掠过,孩子们围成一圈,听“老师”讲课。
“老师”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长在青海湖畔,也是青海省环境教育协会的志愿者,这次受邀来给孩子们讲一堂生态保护课。
“我们现在站立的这片草场,在我小的时候,有膝盖这么高”,说着,他在膝盖上比画一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草变矮了,只能盖住我的脚面。从前,我跟着爷爷在这里采药,背篓里很快就满了,可是现在,这些中草药踪迹难寻。”
活动的组织者尤鲁青静静地站在一旁,这样的活动,她已记不清是第几次参加了。看到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神,她感到无比的欣慰,这意味着又有一些稚嫩的心灵里种下了环境保护的种子,之后,这些种子会逐渐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
“生态保护不只是挖坑种树”
2004年,英语专业毕业的尤鲁青到青海省林业厅项目办从事外援项目翻译工作。入职前,尤鲁青认为林业工作“就是挖坑种树”。
随后九年,尤鲁青跟随中外专家和技术人员走乡串巷,组织村民大会和社区群众绘制资源图,了解生计和生态之间的联系,试图让人们了解侵蚀沟、过度放牧、水源地污染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尤鲁青慢慢地体会到,生态保护绝不是挖坑种树这么简单,这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工程。
尤鲁青说:“这份工作让我结识了许许多多特别可爱的人,农牧民为了捡拾青海湖边的垃圾可以把垃圾装到他的私家车里去,运到县城去找一个垃圾桶,再把它丢弃掉。环境保护工作者在滴水成冰的冬日也要坚持趟过河流,上岸的时候冻得瑟瑟发抖。”
尤鲁青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层面做的种种努力和探索,她也开始思考,如何让城市里的公众真切感知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效力呢?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把自己知道的鲜活的故事带给孩子们,再从青少年带动他们的家长,最后触及全社会。
就这样,尤鲁青做青少年环境教育工作的初心逐渐萌发了。她的目标很简单,让孩子们“在外出时不乱扔垃圾、不伤害动物、不破坏环境”,但真要做到这一点,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3年,尤鲁青离开了工作九年的岗位,和有一样初心的青年志愿者成立了“爱自然环保联盟”,带领青少年、家庭、社会团体,以动植物园、郊野森林公园、青海湖等自然保护地为载体,开展湿地保护等各种环境教育工作。
她受到学校老师邀请,将保护知识带进学校,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种形式新颖的课程,从沙漠到湿地,从紫外线到臭氧层,从草原到生物发展,尤鲁青的活动“上天入地”。
守护祁连山
2016年,在共青团青海省委的支持下,尤鲁青同志愿者们建立起青海省环境教育协会。她开始带着孩子们深入到湿地当中,观察生态保护实例。青海湖鸟岛国家重要湿地、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等都成为他们的教育实践基地。
她带领学生读懂“黑颈鹤的故事”,观看牧民拍摄的纪录片,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抬头看鸟儿飞过的身影。看到孩子们嬉笑,她无比开心,看到孩子们瞠目的眼神,又感到很心痛。尤鲁青感叹道:“孩子们离自然太远了!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自然,这样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想要保护环境。”
今年,尤鲁青最开心的事情是收到了一幅十米长的画卷,是孩子们共同手绘的。西宁的学生画上了起伏的群山、盘旋的雄鹰,门源的学生画上了成群的盘羊,祁连的孩子画上了青草和蒲公英,德令哈的孩子画上了沙漠与盐湖,最后,他们共同在画卷上写下这样一行字“中国祁连山,我爱祁连山,祁连山是我家”。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局长想把这幅画摆在冰沟基地的大厅里,尤鲁青一直没舍得给,在她眼里,这是同学们之间的一条纽带,连接着城市和乡村,也是协会多年工作的成果结晶——保护大自然的开始,要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它的美丽和珍贵。
2014年,尤鲁青带领志愿者走进西宁市一所小学,向同学们提问:“你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不乱丢垃圾,不攀折花木。直到今天,尤鲁青以志愿服务形式开展了近千场次的环境教育活动,这个答案仍然是主流,但变化已经悄然发生。
今年5月,尤鲁青带一群孩子去青海湖做湿地自然教育活动,在前往湿地的大巴上,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态保护问题侃侃而谈。尤鲁青感到很惊讶,一问才知道,这个孩子在一年级时上过一堂环境教育课,正是尤鲁青组织的。
这是她看到的第一株嫩芽,之后,还会有无数株破土而出。
“秋有湿地冬有雪。在广袤的黑土地上,黑龙江的湿地资源,星罗棋布。风吹起,芦苇在湖泊、沼泽中摇曳生姿,候鸟南迁,绝美龙江。日前,东北网推出龙江湿地观鸟指南,17张图带你打卡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