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统计,邹学校团队育成的辣椒品种国内累计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高峰时期约占主产区面积的50%,还在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约1000万亩。此外,他们还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辣椒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3000多份。
让邹学校最难忘的,是20多年前的湘西泸溪之行,那不仅是一次单纯的科研经历,更因让老百姓致富,而成为他最有成就感的经历。泸溪是邹学校曾对口扶贫多年的偏远小县,这里不仅种植辣椒历史悠久,还因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孕育了种类多样、个性不一的特色辣椒。
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椒农们,曾经却无法依靠辣椒摆脱贫困。
1996年,邹学校第一次来到泸溪时,就感慨:“这里简直是辣椒的‘天堂’。”从那之后,20多年里,他和团队在泸溪相继推广了“兴蔬301”“博辣红丽”“博辣红牛”等辣椒品种10余种。一开始,村民都不太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辣椒专家,不少农民根本不相信自己种植的辣椒产量能翻两三倍。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邹学校发起了示范种植项目。当地农民李建成用土地入股参与种植。当年,这个目标就轻轻松松实现了——产量从亩产1000公斤增长到3000公斤。
“辣椒院士”邹学校始终对农民怀有朴素的情感。在手机刚刚普及、接电话还要收费的年代,他每个月电话费高达3000元,绝大部分电话费,都花在了给农民答疑解惑。
记者问他,现在还会把号码告诉椒农吗?“怎么不告诉呢?我的电话他们随便打。”邹学校说,“不过,因为这些年我们团队越来越成熟、分工越来越细,许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都由团队成员解决掉了。”
蔬菜是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极大的产业,许多农民辛苦一年,最终有可能血本无归,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天灾造成的损失,我们不能都让菜农承担。”邹学校说,团队里很早就有专人在研究蔬菜产业经济学,他希望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天能应用到实践中,为各地布局蔬菜产业提供参考。
“相比丰收,我更在意农民有没有增收。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味蕾才能尝到更多味道,才能从‘有啥吃啥’,变成‘吃啥有啥’。”邹学校说。
女生暖气管烫刘海 1月30日,青海西宁。小琳(化名)妈妈在网络上发布的一条视频走红,视频中一个女孩正趴在暖气管上卷自己的刘海,画面十分有趣。小琳妈妈说女儿在当地上高中
在贵州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沙坝村申家堡组,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全校只有一个学生。九月初,这所特别的学校也正常开学了。这唯一的一名学生是谁?老师们又是如何授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