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新华国际时评:超越“认知藩篱” 消弭“理解赤字”(2)

新华国际时评:超越“认知藩篱” 消弭“理解赤字”(2)
2019-12-08 21:33:00 新华网

这种“理解赤字”,来自对华认知的结构失衡。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美国政治精英们对中国的关注过度集中于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然而“在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以及其行为动因方面付出的努力却非常少”。美国为何屡屡读不懂、看不透、判不准中国?对此,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关键在于忽视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忘记了中国是一个经历兴衰更替和外族入侵却延续数千年而未中断的文明大国。

这种“理解赤字”,也不乏人为设置的“玻璃幕墙”。沃克在书中提到中国追求和谐、双赢的价值理念与和平属性,但美国一些保守派认定,强大起来的中国必然会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威胁,为此四处怂恿他国对抗中国,甚至炮制中国取代美国霸权的所谓“百年马拉松战略”,意在将普通美国人的对华认知引向歧途。

中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现实国情不同,存在分歧误解在所难免。解决分歧的正确途径是加强接触与沟通,不断消除认知偏差,扩大相互理解的领域,唯有如此才能管控分歧、消除误判。阻断交流,筑篱修墙只会适得其反。

消弭“理解赤字”,保持接触是前提。一个开放、进步和友善的中国,需要走近才能发现,很多外国人说,“来之前觉得中国是个谜,来之后自己成了中国迷”。沃克之所以得出“中国治理模式适合自身发展,有效回应人民需求”的论断,正是源自他15年来每年五六次的频繁访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学界先后涌现出一大批 “知华派”学者,他们基于大量田野调查和深入研究,为美国人深入理解中国打开了更多扇窗。

消弭“理解赤字”,彼此尊重很关键。沃克在书中说到,当今中国体制、价值观深植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中,必须尊重。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破冰的历史证明,只要放下偏见,抱持尊重和理性态度,美国人是能够客观对待两国差异的,对中国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和深入。沃克认为,中国文化注重名誉和尊严,所以在贸易摩擦等问题上,“哪怕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一点点理解,也应该明白中国人不会屈服于这种压力。”

消弭“理解赤字”,需要超越零和思维。沃克在书中指出,中国追求和谐、双赢,美国则崇尚零和博弈,双方存在较大理念差异。但差异不应成为交流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理由,已故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奥克森伯格曾指出,中国崛起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美国要做的应是调整心态,超越零和思维,而不是针锋相对,制造误解。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曾说过,唯有相互交流我们各自的才能,方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灯。美国对华“认知藩篱”并非不可超越,中美合作必将是两国和世界之福。“与其尝试改变,不如尝试理解”,沃克书中提出的劝诫良言值得听取。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