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2月7日电 题:寒冬采冰人:起早贪黑 “淘金”冰雪
新华社记者强勇
“采头冰喽”“噢”……粗犷的采冰号子声在冰雪覆盖的松花江上回荡。7日,今冬哈尔滨采冰节开幕,恰逢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正是采冰的最佳时节。
天寒地冻,白茫茫的冰面上冷意更浓。采冰前举行了传统的采冰仪式,震天鼓、出征酒、系红绸,以此祈福新的一年吉祥安顺。
56岁的采冰工头王刚裹着厚厚的棉大衣,原本黑黑的脸颊现在已经冻成紫色。他凌晨4点就起床,从20多公里外赶到采冰场。“天越冷,我们越忙,每年都这样。”他说。
“采冰看着简单,却是个技术和力气都要过硬的活儿。”王刚说,从早5点到天黑,一干就是一天。采冰队共7人,清一色都是大老爷们儿。这些依江而居的村民从小在江面凿冰捕鱼、自制冰景,积累了经验。春夏秋,他们忙农活儿,到了冬天就聚到一起采冰,每人每天能有500元的收入。
“风吹那大雪天啊,采呀嘛采头冰啊,采冰的汉子呦,红呀嘛红脸膛啊。”松花江上弥漫的寒气包裹着这些采冰的汉子,有人还在哼唱着采冰号子。王刚说:“采冰人忙起来就不能停,否则在冰面上会被冻僵!”
开槽、镩冰、捞冰、装运……采冰场上,电锯轰鸣声、钎子咔咔声、运冰车马达声混在一起,热闹喧腾。冰面被电锯划分成1.6米长、0.8米宽同等规格的“豆腐块”,形成一个网格向远方延伸。
冰面上,王刚和工友站成一排,用木槌和钎子把冰块彻底分离。这些冰块随后将被采冰人合力用铁钩拖上来,再由叉车运走装车。
为活跃冬季文化生活和吸引旅游者,哈尔滨把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之一。“以前,冬天经常窝在家里喝酒、打扑克或看电视。”王刚说,这些年“猫冬”的生活方式逐渐变了,从一天赚几十元到几百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忙冬”,日子也不单调了。
作为我国最北省会城市,在哈尔滨,一年一度的采冰是件“大事”,曾被人“抱怨”的寒冰冷雪成了炙手可热的资源。每年这个时候,大批冰块从松花江送往全市重要景点和大街小巷,仅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灯发源地兆麟公园等处用冰量就达到数十万立方米,这些冰全部出自采冰人之手。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耕说,冰雪经济红红火火,采冰、雕冰等也成为一些手艺人和农民冬闲时重要的增收渠道。“一个采冰期约20天,算下来兜里就有万元左右的收入。”王刚说,有些人不仅采冰,还会雕冰塑雪,越干越有劲头。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7日电 题:内蒙古牧区老年人有了安度晚年的“家” 新华社记者哈丽娜 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达布希勒特社区的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