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注水行为,排行榜的科学性受到影响。此外,一些科研人员还反映,一些人通过摸清ESI排名的套路钻空子,进一步影响了数据真实性。比如,有学者发现,上半年发表的论文拥有更多被引用的机会,比如,1月份发表的论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的概率,是12月份发表的论文的40倍。
建设一流学科不能异化成追求“一流指标”
教育专家认为,ESI排行榜对体现高校学术发展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如果仅仅简单以这一个排行榜的排名论英雄,可能会使高校学科建设走入误区。
“ESI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分析工具,如果异化成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学科建设目标就有问题了。建设一流学科不能变成追求‘一流指标’,盯着指标缺什么补什么是本末倒置。”南京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刘颖说。
江苏某高校一位文科教师认为,ESI设置的22个学科中绝大多数为理工学科,属于文科的只有“经济与商业”“社会科学总论”两类。有些高校为了ESI排名,在资源配置上只重视理工学科,不重视人文社科,这对高校的综合发展和人才培养会产生不利影响。
暨南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处长王兵担忧,一些高校对ESI的过度奖励,使一些科研人员更多考虑研究在排名中容易占先的热点课题,而不是客观审视学科发展需要和个人旨趣,这对学科的长远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一位高校管理者指出,在很多科技发达的国家,高校学术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同行评议。但同行评议的基础是长期树立良好的学风和建设规范的学术环境,不像排名这么显性、易操作。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王捷认为,部分高校对于ESI排名的过度追捧,是追求“学术GDP”的功利思想作祟。
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通过进一步完善对高校的评估和考核机制,鼓励正确的科研观、学术观,着眼长远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减少管理对量化指标的过度依赖。
江苏丹阳的修陵石刻,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修陵前遗物,也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近日,这处1500岁南朝石刻遭到非法拓印!到底是什么人盗拓?目前相关情况已经有了进一步确认。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高蕾)记者22日从教育部新闻通气会获悉,受益于部省合建新模式,中西部14所高校发展迅速,直属高校、合建高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