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这些目标如何落实?《规划》从这5个方面作出部署↓↓↓
1.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
通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水平。
2.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
通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确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人力资源总量足、素质高。
3.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
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4.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
5.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构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体系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可以说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那到底我国到了人口老龄化的什么阶段?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到2018年底,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17.9% ,这个比例跟其他国家比还不算高,属于轻度老龄化阶段。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老龄化程度将继续加深,并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专家介绍,《规划》从财富储备、人力资源、供给体系、科技支撑和社会环境五个维度,综合来谋划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
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陈功: 这个规划就是跟以往的所有的养老的文件不同的就在于它不是从老年人也不是从老年工作,也不是从老年事业的角度来做规划,它是从整个社会,大家共同来做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就是说转向现代化建设,那么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大家共建、共治、共享,那么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是这么样一个内容。
《规划》明确了近期到2022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中期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社会财富储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远期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
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规划给了明确的答案。就是要通过政策体系的搭建,让全社会动员起来,形成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方向。
专家介绍,应对人口老龄化,首先得有钱,要做大社会财富蛋糕,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财富积累与合理分配,鼓励家庭、个人建立养老财富储备。与此同时,还要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分好财富蛋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 李璐: 我们建立一个更有支撑力的这种社会保障体系,因为我们现在以社会保险为基础的这种这个社会保障体系,它仍然是第一支柱比较大,那么未来,我们是要将这个第二支柱的像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以及第三支柱的商业保险等等,要共同使它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王骁波)“语言规划和术语规范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将语言视为人类宝贵的遗产,二是希望让语言能够以得体的方式满足任何场景中的一切交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