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1月16日电 题:百花齐放 风生水起——成都乡村“逆袭”路
新华社记者
一把扫把“扫”出新面貌、一个足球“踢”出大产业、一杯茶“泡”出新生活……把发展权交给农民,制度创新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正在推动一个个美丽乡村“破茧化蝶”。
记者近日在四川成都多地采访,亲身感受到当地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情和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新实践。
“扫”出来的新面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四中全会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诗人陶渊明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憧憬,如今逐渐成为成都乡村生活的日常写照。
投入100亿元支持特色镇和川西林盘建设;推进农商文旅融合,星级特色农家乐最高奖励20万元……成都尊重群众首创,把发展权交给农民,政府搭平台、草根能人引领,促进乡村“朵朵花开”。
成都都江堰市柳街镇七里诗乡,距成都市区41公里。一个名字如此诗意的村子,森林覆盖率达51%。
每天清晨,打开火锅店大门,村民宋建明一定会拿起扫把打扫门口卫生。
“过去这里是块烂泥巴地,脏得不得了,家家户户都不管自家的卫生,环境差得很。”宋建明回忆说,塑料瓶到处乱扔,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香蕉皮……
眼看周边村子都吃上了旅游饭,这个村子还一直停步不前,村民们白天不愿出门,年轻人更不愿意回来,脏乱差的环境成为村子发展的“绊脚石”。
不能眼看家乡这么脏乱下去,党员们拿起扫把,每天带头早晚打扫,还把路上没人管的沟渠也一起掏了,环境一天天好转,走在路上也没有难闻的味道了,村民们受到鼓舞也纷纷加入。
原标题:温州小村出现“漫天飞鱼”村民抓鱼抓到手软 家家户户晒起鱼干有人分析,这与村子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台风“利奇马”有关这几天,温州乐清一个小村庄新晋网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