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于厦门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介绍中国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供图)
背景型号项目还包括超长波天文观测阵列,对宇宙黑暗时代进行探测,揭示宇宙起源与演化规律;小天体采样返回计划将对最原始的小行星和彗星进行探测,采集样品返回地球进行研究,揭示太阳系的诞生过程。
王赤说,远期展望,正在推动的中国“空间科学2035”计划将围绕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两大主题,在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规律、空间引力波探测、暗物质离子的物理特性、日地系统全景观测、系外行星的生命宜居性等领域寻求创新突破。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说,在空间科学领域,中国还是后来者。近年来发射的“悟空”“墨子”“慧眼”和实践十号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的新时代。
“比起拥有几百颗科学卫星的美国、几十颗科学卫星的欧空局、近20颗科学卫星的日本,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的数量还不多,但是每一颗质量都很高。相信中国会逐渐走到世界空间科学的中央。”吴季说。
新华社郑州10月5日电(记者韩朝阳)63年党龄、70年工作不息,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9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如今仍坚持每周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