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70年·见证精彩 | 水旱灾害防御:守江河安澜 护百姓平安(3)

70年·见证精彩 | 水旱灾害防御:守江河安澜 护百姓平安(3)
2019-10-28 17:33:00 中国水利杂志

作为水旱灾害防御战场的指挥中枢,这里看不到汹涌澎湃的洪水,看不到千军万马抢险的现场,但面对的压力却一点都不小,从这里传出的每一条指令,直接关系抗洪前线的成败。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离不开一次次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水文测站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3处发展到今天的12.1万处,一张强大的监测网络基本覆盖重要江河湖库。从过去一只小木船、一根水尺的人海战术传统观测,到如今ADCP、无人机等水位、雨量全面实现自动测报,大江大河洪水预报准确率大幅度提升,关键期洪水预报精度超过90%。

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现场采集含沙量(张伟革 摄)

与山洪赛跑,是一场“生死时速”的较量。2018年7月18日凌晨,甘肃省临夏州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因山洪灾害预警及时,548名群众安全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如今,我国已有2076个县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初步建成适合我国国情、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有效避免和减少了人员伤亡。21世纪前十年因山洪灾害年均死亡人数是1079人,项目实施后的2011—2018年,山洪灾害年均死亡人数下降至351人。

经历了一次次水患的洗礼,从加强工程措施,到构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汛体系,从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到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水旱灾害防御理念逐步升华。

过去是围湖造田、人水相争,如今给洪水留出路、为河流自然空间做加法、为人类过度索取水域做减法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2016年7月14日,湖北还湖。随着省内第二大湖泊梁子湖成功破垸分洪,白鹭湖等12处退垸还湖相继开始。尊重自然,一条人水和谐共生之路如今走得越来越顺畅。

牛山湖破垸分洪后,梁子湖湖水流向牛山湖

回顾新中国70年,一幅幅气壮山河的抗洪图景渐次展开——1954年江淮大水、1963年海河大水、1982年黄河大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大水、1999年太湖大水、 2003年和2007年淮河大水、2005年珠江大水以及2016 年长江太湖大水……一次次波涛汹涌的洪水,一个个刻骨铭心的记忆,70年的水旱灾害防御之路,不断完善和进步的是水旱灾害防御的理念,是工程体系、水工程调度、监测预警等防御的手段,而始终坚守和传承的则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情怀,是水利人的初心和使命。打赢一场场硬仗的背后,不仅是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崛起的中国力量。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