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温竞华、张泉)“20多年时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从1992年的0.2%提升到2018年的8.47%,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怀进鹏在刚刚闭幕的2019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说。
怀进鹏介绍,我国在科学素质建设方面,通过丰富平台渠道、引导价值取向、夯实基础设施、激发社会活力和把科学素质上升为国家行动等方式,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提升科学素质。
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我国广泛开展课堂之外的科学素质建设,成为对全日制教育的有益补充。“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才计划”“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增长知识的过程当中激发对科学的理解和向往。
同时,我国在大中城市建有现代化的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一道,构成了基本全覆盖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为偏远、农村地区学生提供流动实验室的科普大篷车至今已运行18年,共有1500多辆,累计行驶里程3700多万公里。
此外,我国科普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组织实施。如每年9月的“全国科普日”活动覆盖全国,已经连续举办16年,展示新技术、介绍新方法,每年线上线下参与公众大约3亿人次。还有3000多支科技志愿服务工作队深入基层和乡村,服务群众现实需求。
2019年公众科学日系列报道之一: 5月18日-19日,中科院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如约而至,一大批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园、天文台站、博物馆、野外台站、大科学装置等向社会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