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看似细小的事,让我感觉很光荣,因为其中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中朝、中美关系大局。也正是由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我时刻牢记国家利益至上。”李道豫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这段经历让学外语出身的他得以进入国际政治和国际法领域,为日后长期从事多边外交工作打下基础。
履职联合国:每天都像走在“风口浪尖”
1990年,年近花甲的李道豫赴纽约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上任不久,就遇上了外交生涯的一次重大考验: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
安理会半夜通知召开紧急会议,就在各国还在讨论的当口,伊拉克已经打进科威特首都,形势十分严峻。李道豫当即向国内电话请示,建议中方在发言中对伊拉克进入科威特表示遗憾,对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决议草案投赞成票。建议得到了国内批准。事实证明,这样的表态获得了国际上包括科威特方面的正面反应。
当时安理会围绕伊拉克问题通过了多项决议。有关决议草案提交安理会全体会议讨论前,一般由5个常任理事国先行磋商。“五常”磋商由每国大使带1名助手共10人参加。没有翻译,也没有成形的发言稿,有些问题需要当机立断,这就要求大使对形势走向有充分把握,有极强的独立思考、临场应变能力和较高的英语水平。
“在这时发言首先要快,否则随时会讲不上话或被别人打断;第二,要言之成理,一个论点提出来一定要站得稳,不会轻易被推倒;第三,身体要顶得住,因为很多时候开会都是通宵达旦连轴转,非常疲劳。”李道豫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坦言是他任内遇到的最大挑战,每天都“像在风口浪尖上行走”。
李道豫在联合国担任大使的那几年恰逢世界大事不断,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南斯拉夫分裂、朝鲜韩国同时进入联合国等都在联合国经历了一轮轮的磋商。思路清晰、能言善辩的李道豫每次都能很好地表达中国的立场,稳妥处理复杂敏感问题,在国际舞台上提升了我国国际话语权。
有一位外交官,他的任期每次都遇上疾风骤雨。他在出使联合国时,正遇到世界格局的大转变期,稳妥处理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等重大复杂敏感问题,提升了我国国际话语权。
新华社天津10月14日电(记者栗雅婷 张宇琪)第22届中国冰淇淋及冷冻食品产业博览会14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展会吸引了400多家中外冰淇淋行业客商,共同开拓中国冰淇淋的“甜蜜市场”
新华社武汉10月14日电 题:“随时准备为人民服务”——郑善斋的生命状态 新华社记者 王自宸 战争时期,他英勇无畏,战功赫赫;和平年代,他服从安排,扎根基层;退休之后,他发挥余热,奉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