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0月13日电 题:“还有20多户没脱贫,我还要再干一届”——连任三届的“第一书记”刘双燕
新华社记者姜刚、吴慧珺、杨丁淼
夜幕降临,在安徽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忙了一天的村干部们相继回家。锁好村部的大门,刘双燕回到村部楼上的房间,打开台灯写起了扶贫日记。
“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面临很多困境,种养殖业经不起市场和自然灾害等风险……”,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刘双燕已经习惯了这样忙碌的生活,她告诉记者,今年是她任“第一书记”的第8个年头。
2012年起,刘双燕作为安徽省第五批选派干部,从利辛县税务局选派担任利辛县刘家集镇陆小营村“第一书记”。2014年,她调任朱集村“第一书记”,去年任期结束,她主动申请留在朱集村,成了连任三届的“第一书记”。
回忆起刚到陆小营村的时候,刘双燕说,当时村子交通闭塞、产业落后,而且是个外人避之不及的“艾滋病村”。“宿舍四面漏风,驻村第一天,我就傻了眼。”
作为“第一书记”,刘双燕努力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还从上级争取到50万元项目资金,修通了一条村里人期盼已久的水泥主路。2014年10月,刘双燕结束了驻村帮扶工作,响应组织号召,作为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去朱集村驻村扶贫。“在陆小营村待了3年,那种被需要的感觉一直在内心呼唤着我留在农村。”刘双燕说。
记者近日到朱集村采访,跟随刘双燕走村入户。“闺女来了啊”“天热快到屋里坐”……74岁的村民周学正大老远看到刘双燕来了,连忙招呼她进屋。
“3年前村里发了2只种羊,刘书记说不要卖了,也不要吃掉,要羊生羊、发‘羊财’,没想到靠这个还真脱了贫。”周学正指着羊圈里的羊说。
周学正年龄大、劳动能力弱,刘双燕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天天做他的工作,鼓励他养羊。去年,周学正卖了5只羊,收入6000多元。“刘书记经常来我家,不是讲一讲扶贫政策,就是送肥皂、毛巾、衣服,她就跟我的闺女一样啊。”
朱集村有56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0户772人。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刘双燕跑遍了村里的贫困户。
记者走访中发现,年纪大的村民都把刘双燕称为“闺女”,年龄相仿的则称她为“姐妹”。“与大家朝夕相处,多办点实事,慢慢就亲近了。”刘双燕说,干部的点滴付出,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走进村里的周文峰肉鸭养殖场,养鸭大户周文峰向记者讲起了刘双燕鼓励他养鸭的故事。
“刚开始没想着能养鸭,我们两口子有残疾,家庭条件不好,根本没有钱投入,而且养殖风险大,万一亏了可咋办?”45岁的周文峰说,“刘书记到我家来了很多趟,鼓励我说缺钱有扶贫小额贷款,缺技术有专人指导,缺销路有企业可以合作,逐渐打消了我的顾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决定闯一闯。”
经刘双燕联系介绍,2016年,周文峰与一家农业企业合作,成为订单养殖的实践者。他凭借5万元小额贷款,加上筹集的3万元,投资建了一个大棚,养了5000只鸭子。后来扩大养殖规模,每年养鸭的收入有7万多元,成功摘掉“贫困帽”。
因学致贫的,给予教育扶贫;生病不能干重体力活的,介绍公益性岗位……针对贫困户的情况,刘双燕逐一“对症施治”。
朱集村2016年顺利脱贫出列,2018年2月,任期已满的刘双燕主动留任安徽省第七批选派干部,留在了朱集村。她说,看到同期驻村的干部们一个个都回城了,也有过“纠结”,但是“想到村里的路灯还没点亮,村集体经济规模还不大,还有20多户没脱贫,我还要再干一届。”
目前,朱集村建成200多亩特色种养殖基地;全村种植经济林木379亩,惠及贫困户190户378人;除35户户用光伏电站外,还建成187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去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70万元。”刘双燕说,贫困发生率已由2014年的13%下降至现在的0.9%。
今年村子预计脱贫19户39人,刘双燕还谋划继续做好出列摘帽后的帮扶工作,其中包括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再用功,提升带贫减贫能力和成效。
驻村期间,刘双燕先后经历了母亲、丈夫的离世,自己也因劳累过度患上了髌骨软化症,但她依然选择坚守在扶贫一线。今年9月,刘双燕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我们是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扛旗冲锋的战士,眼看着就要拔下最后一个堡垒,我们不能退,也不可以退。”刘双燕说。
原标题:驻村第一书记离任,村民凑了195枚鸡蛋自发送行5月29日,是林甸县先锋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飞期满离任的日子。接到这个消息,村民自发来给他送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新华社石家庄9月4日电 题:不当“葫芦瓢”的第一书记 新华社记者张洪河、闫起磊 三年前,河北省平山县下槐镇的南文都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尽管它和游人如织的西柏坡只是隔着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