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9月19日电(宋燕)如果生活的幸福指数是百分制的话,扎西东知一定会打一百分。而立之年的他,已是九口之家的顶梁柱。但是,在这个面孔黝黑、身形精瘦的藏族汉子眼里,现在的一切“都挺好”。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山丘起伏,草色无边,牛羊漫步。扎西东知的家就位于草原深处的波海村。
这里原本是郎木寺镇一个贫困村,出行、上学、就医、住房等“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曾是当地牧民奔向小康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以前一家人都在几十公里外的牧场,生活特别不方便。”扎西东知说,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只能骑摩托车出行。尤其是每年牛羊转场的时候,年届九旬的奶奶得跟着一起辗转颠簸。
不过,两年前,扎西东知一家告别了居无定所的游牧日子。
2017年,当地政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把常年在牧场游牧的村民插花性安置在村里。仅自掏一万块钱,扎西东知和家人们住进了三间宽敞亮堂的全封闭式大瓦房,孩子们上学只需步行五六分钟,隔壁就是村卫生室,还能随时吃上油麦菜等新鲜蔬菜,路、水、电“全都不用愁”。
让扎西东知倍感欣慰的是,因常年在草原生活,双腿关节疼痛的奶奶终于“住上了暖和的房子。”
2018年碌曲县整县脱贫,波海村村民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们围绕就业、社会保障、上学、看病、住房、行路、用电、饮水等,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不断得到更多实惠。”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介绍,甘南州全力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冲刺清零,2018年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3.89%。
易地扶贫搬迁是甘南州“拔穷根”的头号工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也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成千上万户像扎西东知家一样的牧民不用再在草原“漂泊”,“解锁”了过上小康生活的“幸福密码”。
今年66岁的贡保加更早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的“红利”。
2005年,他们一家从牧场搬到了碌曲县尕海镇的尕秀村。由于地处国道213线上,周边有着广阔无垠的草原,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尕秀村吸引了许多过往的游客。藏家乐、牧家乐、乡村民宿等逐渐成为当地牧民除畜牧业以外的又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贡保加也将家里闲置的三间房收拾出来,打造成民宿,开起了牧家乐。“一个床位五十元。”他说,去年靠出租床位大约“进账”三千元,“主要旅游旺季短,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不仅如此,他还入股了附近的“帐篷城”,每年可以拿到五百元的分红。
现在,尕秀村已经“升级”为“甘南生态旅游样板第一村”,找到了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路子,波海村则正在产业富民的路上“小试牛刀”。
“因地制宜培育产业,着力壮大波海村的村集体经济。”波海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孙呈祖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专门从事牛羊养殖等,还准备引进企业建立畜产品粗加工厂、保存冷库,实行“三变改革”促增收。(完)
iPhone识别漏洞 有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绕过人脸识别的方法:使用眼镜和胶带可解锁iPhone。为了封堵这个漏洞,研究人员建议生物识别模块的制造商为面部识别装置添加更多身份认证
新华社韩国光州7月13日电(记者卢羽晨 周欣 陆睿)中国混双组合练俊杰/司雅杰13日在2019年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混双10米台项目里,以绝对优势摘得中国队首金
生活在北京胡同里的乌克兰小伙儿哈森,在2012年获得“汉语桥”乌克兰赛区总冠军之后,就来到中国留学、工作。在这近八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能感受到新变化,自己也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新鲜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