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记者于文静)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17日表示,今年我国有效推进草地贪夜蛾防控,其危害主要在西南等地,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黄淮海等玉米主产区未造成损失,实现了防虫害稳秋粮目标,目前对玉米主产区的威胁已解除。
潘文博在农业农村部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今年1月,跨境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我国,从云南开始逐步向北扩散蔓延,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全国有25个省份发现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西南、华南地区呈片状发生,江淮、黄淮海、西北地区点状见虫,东北地区没有见虫。
“目前,南方玉米大面积收获,北方玉米灌浆成熟即将收获,草地贪夜蛾危害期已过,可以说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主产区的威胁全面解除。”他说。
今年以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狠抓措施落实。农业农村部及时制定《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建立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共布设10万多个监测网点,布设性诱捕器、高空测报灯和昆虫雷达等监测设备135万台套,组织全国2万多名植保专业人员和近百万农民技术员,全面开展虫情普查。
同时,农业农村部成立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专家组,先后派出40多批次技术指导组赴各地巡回指导,会同财政部紧急下拨5亿元资金,地方财政筹措3.6亿元应急资金,支持各地开展防控。全国累计出动植保专业服务组织2850个、动用施药机械14.1万台套。
潘文博表示,今年防控实现了预期目标,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西南华南将越冬定殖,成为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总结经验,及早安排部署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防控工作,加强病虫害防控能力建设,完善灾害应急扶持政策,构建防控长效机制。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董峻、韩佳诺)中国农业科学院17日消息:该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日前首次揭示出,迁飞进入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群体是来源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地理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