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9月5日电 题:大山园丁的坚守——记贵州黔西县乡村教师杨绍书
新华社记者李凡、潘德鑫
40余载,只为村里父老乡亲的一句嘱托,他将青春芳华献给了山里的娃娃。
4万余公里的崎岖山路上,他用肩背、用手抱,风里雨里护送
着孩子们的绝壁求学路。
课堂上是老师,放学后是“家长”……杨绍书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在三尺讲台上用汉语、苗语教书育人,为的就是让苗寨娃娃识字读书、走出贫困的大山。他就像悬崖上生命力顽强的缫丝花,坚韧、耐苦,在风雨中却依然美丽地绽放。
一句承诺:扎根“一个老师的学校”
新学期,记者来到贵州省黔西县第十小学,见到了58岁的杨绍书,他个子不高,身着褐色西装,脸上时常洋溢着暖暖的笑。
“孩子们穿上了新校服、有了新朋友,学校有了智能教学设备,开学还建了新的足球场……”老杨感慨地说,从大山里来到新学校教书一年了,但时常觉得这就像做梦一样,“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这么好的校园环境。”
杨绍书从小生活在黔西县瓦房村哈冲苗寨,这座仅十几户人家的寨子隐藏在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岸边的一处悬崖上。上有高耸的绝壁、下有奔流的河水,天然的地理屏障仿佛让这里与世隔绝。
老杨的家修在寨子最高处,是上世纪70年代搭建的一栋土墙房。“娃娃们一年四季只有一两双鞋,经常挨饿受冻,当时家家户户都这样。”老杨说,他是村里唯一读过初中的“文化人”,后来也因贫穷而辍学。
正当他为生计发愁时,1977年,当时的公社书记彭正祥找到他说,寨子里的娃娃到了读书年龄不会说汉语,外出上学也很困难,希望他能留下来当个老师。
新华社沈阳7月13日电 题:“喜老师”的喜悦 新华社记者姜兆臣 7月12日,是“喜老师”非常开心的一天,远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舞团以及国内舞团任首席、主演的学生回到沈阳,与她一起分享这一特殊的日子
娃被老师拽伤耳朵 在海口一幼儿园内,5岁女孩丫丫(化名)耳朵血流不止,园方负责人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同时通知其家长。通过监控可以看到,老师拽孩子的耳朵,并把孩子提了起来。
澎湃新闻消息,8月11日,北大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退档的两名河南考生,两考生在专项排名中为第7、8末位。此前,排第8位的考生回应,若事件继续发酵校长、老师或受影响,自己愿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