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崛起中华民族精神新高度——从70年奋进征程品读中国气质(5)

崛起中华民族精神新高度——从70年奋进征程品读中国气质(5)
2019-08-29 12:07:00 新华网

风沙蔽日、一年无霜期只有50多天、最低气温达零下43摄氏度……彼时的塞罕坝,可谓“苦寒之地”。

置身荒野,住马架房、窝棚,吃莜面疙瘩和咸菜;观测气象、看护幼苗,通宵达旦、熬红双眼;久居深山,有时需要6个交换台才能获知家人的讯息……立志于塞罕坝的生态恢复,再苦再累,挡不住这群年轻人前进的脚步!

青丝渐成白发,脸庞满是岁月留痕。

吕秉臣在内的三代人,用青春与奋斗换来塞罕坝苍翠连绵、松涛阵阵。荒芜之地树立起的绿色地标,亦是一座礼赞奋斗的精神丰碑。

让荒漠变绿洲,让天堑变通途。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

中国高铁、“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这些标志性工程,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书写。

身着迷彩服,手机铃声设成冲锋号,见人敬军礼……

以“扶贫志愿者”身份来到湖南石门县薛家村,退伍老兵王新法不改军人本色,投身于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带人加固河道,架起5座桥;爬山越岭,铺设管道引来山泉水;组织村民规划生态茶园,让薛家村有了“绿色银行”……村民们越来越离不开他。

然而,就在王新法和村民商量修改村里第六座桥的设计图时,他突然捂着胸口,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薛家村,是英雄长眠的地方。

88年前,红四军68名战士在这里的剪刀峡壮烈牺牲,当时村民将他们散落的遗体掩埋起来。为了“请烈士回家”,王新法掏出退休金,在薛家村六塔山建烈士陵园。

王新法自己,成为守望这片山水的第69位“英魂”。

在反贫困斗争的战场上,王新法的故事仍在延续。姜仕坤、黄文秀、张秀代……一个个倒在扶贫一线的平凡英雄,诠释着中华民族对天道酬勤、奋斗必胜深入骨血的信仰。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