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8月29日电 题:驻村干部夏成方:十几双鞋子跑出富民路
新华社记者孙亮全、王井怀
8月,夏成方离开了山西省壶关县水池村。
两年间,这位全国总工会派来扶贫的第一书记在水池村里住了642天。走的时候,夏成方留下了这两年在村里穿烂、带不回去的十来双鞋。一同留在村里的,还有一个坚强的村级党组织和一条富民路。
点亮组织一盏灯
2017年7月底,夏成方来到地处太行山的水池村。下了车,白毛巾往手上一缠,他拎起一个大蛇皮袋子,大步走进村里。
那时,水池村是个烂村、乱村。组织软弱涣散、村民斗来斗去,十里八乡,远近闻名。上级领导头疼,村里百姓抱怨。村两委大院的大门一度紧锁着,院里荒草丛生。村里有啥事,村干部在支部书记家碰个头就算开了会。
夏成方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让水池村党支部的灯亮起来。为了亮出支部,打通民心,夏成方把村两委大院的墙和大门拆了,改建成村民健身小广场,又在广场上装起18米高的太阳能路灯。随后,夏成方把工作重点放到村两委班子上,推出了新的工作方法:村干部每天上午9点召开晨会,下午6点反馈当日工作;每周召开一次两委干部会;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村干部实行任务清单制,出台“八不准”规范干部行为,压实责任。
“村里人哪受过这罪,一开始真不适应。”村委会主任程书平说,“但坚持几个月下来,效果的确挺好,事办起来快多了。”
水池村有了个坚强的党组织,村里的矛盾缓和了。
走破脚下十多双鞋
夏成方走的时候,往蛇皮袋子里装了一双旧鞋。“剩下的十来双留在了村里,估计村里应该扔了。”夏成方笑着说。不过,程书平可不这样看,他说这些鞋子都是村子变化的“见证”。
新华社成都8月28日电(记者陈地)26日,周翱翔又踏上了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扶贫征程。上周末,他因“家事”请了三天假,送他的彝族“儿子”阿尔石布“回广安”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