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海固在贫瘠的土地上找到摆脱贫困产业新“支点”。固原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张和广说,固原市形成了110万头肉牛、227万只肉羊、120余万亩马铃薯、50万亩冷凉蔬菜、130余万亩小杂粮等特色种养产业,为老百姓顺利跨越贫困线提供了坚实保障。
易地生,走上脱贫“快车道”
为让西海固贫困群众走上脱贫“快车道”,宁夏将移民作为“拔穷根”举措持续推进。早在1983年,宁夏在全国率先移民搬迁,目前全区累计移民百余万人。
来自西海固的20余万苦寒农民,在移民政策的支持下,从无水可用的贫困山区举家、举村陆续搬迁到吴忠市红寺堡区,开始新的生活。61岁的罗宗清就是其中之一。
2001年,罗宗清一家从中卫市海原县搬迁到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康庄村,住上了有独立卧室、厨房、卫生间的砖瓦房。他说,“新家”早已成为儿孙们心中的家乡了。
搬迁开辟新天地。20年来,红寺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从单一种植玉米到酿酒葡萄、黄花菜等特色产业,从单纯种植到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500元增至8796元。
固原市利民村移民走出大山,从种“懒汉庄稼”到学精耕细作,改变着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石嘴山市陶乐镇移民转变身份,从老农民到新工人,成为产业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银川市兴庆区移民一步进城,从下苦力到拼技能,借助培训找到了新营生……
新风貌,绘就振兴新图景
迈上发展新路的一些村庄,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搬迁后的固原市隆德县前庄村,位于六盘山、北联池、伏羲崖3个景点连线上,青砖黛瓦的新居上画满远古文化、田园风光。依靠产业和景点带动,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民宿,旅游旺季,生意火爆。
新华社银川7月12日电 题:乡村“蝶变”——且看今日西海固 新华社记者陈晓虎、邹欣媛 烂泥滩、旱天岭、臭水沟、苦井……这些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的村名,一听就让人联想到苦瘠
央广网青岛7月27日消息(记者王茂盛王朝朋)7月26日,由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代表发起,德国慕尼黑十月节、美国丹佛啤酒节、加拿大多伦多啤酒节的代表加入的国际啤酒节联盟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新华社安哥拉洛比托8月4日电 通讯:中企承建铁路连通非洲东西海岸 新华社记者吴长伟 柳志 “非洲之傲”号旅游列车日前载着50余名游客从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安哥拉港口城市洛比托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