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大体上是先用泥塑造大型,再进行二次复泥加以修饰和刻画细部。制作过程中,工匠巧妙解决了重心难找准、泥胎易坍塌变形、造型比例难把握等难题。”袁仲一说,兵马俑的塑型及细部雕刻集传统泥塑技法之大成,并经过能工巧匠的创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表示,秦始皇陵考古成果一再表明,中华文明在秦代已经取得突出成就,在当时的世界文明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对秦始皇陵的研究对认识秦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从“素颜”到“彩妆”的秦俑
兵马俑从发现之初就带给秦俑考古人诸多难题,色彩保护是最难攻克的难关之一。
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兵马俑原本是通体彩绘的,朱红色的上衣配天蓝色的下裳,粉绿色的上衣配粉紫色的下裳,是“地下勇士”们常见的装束。然而,在埋藏2000多年、经历了水浸火焚之后,大部分兵马俑的彩绘已脱落。出土时,又因环境变化,仅存的颜色也会在短短几分钟内脱落。
为了还原缤纷的“大秦帝国军队”,文物保护工作者展开了与时间的赛跑。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文物保护部主任夏寅说,秦人在给兵马俑上色时,先刷一层生漆,再涂饰矿物颜料,发掘时生漆会因失水而弱化脱落,因此考古人员非常精细地用竹签、手术刀等工具处理。可即便如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保技术还是无法稳定脆弱的生漆层,只能遗憾地看着兵马俑从“彩妆”到“素颜”。
上世纪90年代,兵马俑博物馆与德国文物部门开始联合攻克陶质文物色彩保护难题,终于在1999年首次较完整地保护了兵马俑的彩绘。2005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对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进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原标题:掰断并偷走兵马俑手指的美国男子将再被起诉还记得上个月让国人气愤的折断展览中的兵马俑手指并偷回家的那个美国男子罗哈纳吗?这件事在上个月成为全球媒体新闻头条的时候,简直像个笑话。
“秦始皇兵马俑”跳快闪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央广网记者 雷恺 摄) 央广网西安4月29日消息(记者雷恺)4月29日,位于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快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