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一场持续5年的百所高校顺德行,改变了什么?

一场持续5年的百所高校顺德行,改变了什么?
2019-08-26 14:32:00 新华网

时针拨回两年前,当时正在中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读博士的马骥还清楚地记得,在他参加的“2017年百所高校博士顺德行”活动上,佛山市顺德区区长彭聪恩面向来自天南地北的博士生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直言欢迎博士们随时与他沟通交流。

这座城市对人才毫无保留的热情击中了马骥,两天的活动里他走访了四家企业,两年后的今天他成为碧桂园集团一名高级经理。

8月23日至24日,2019年百所高校顺德行活动如期而至,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2所国内知名高校的118名相关院系负责人走进顺德,了解顺德的就业创业环境和政策,共同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一场持续5年的百所高校顺德行,改变了什么?

百所高校顺德行活动已经连续举办5年。顺德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供图

  从2015年迄今,百所高校顺德行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年。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从教授专家到院系负责人,一批批高校创新人才先后踏上顺德这片产业沃土。一个县区级城市如何在与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的人才竞争中突围?一个高校资源匮乏的制造业重镇有着怎样的“揽才术”?透过这场活动,或许能发现顺德发力城产人共生共荣的新逻辑。

1  

两位“马博士”的顺德故事

如果说区长公开的手机号码是马骥对顺德一见倾心的“缘起”,那么与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热工室负责人的一番对话成为他认准顺德的“情定”。

当年的活动上,马骥向美的集团投递了简历,令他意外的是面试官和他讨论起了博士课题。“我的博士课题涉及很多理论和大量数据,非常复杂,当时我也觉得自己是这个领域研究最深入的,所以在和外人谈起来总是不自觉带点小骄傲。”马骥说,没想到的是俩人越聊越深入,还干脆找了块白板一起推导公式。

“马博士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现在用的是笛卡尔坐标系,你有没有想用极坐标系把你的东西做出来?”当面试官提出这个建议后,马骥立刻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是真正的行家,也深深感受到顺德企业的卧虎藏龙。

回到学校后,马骥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把面试官的建议记录下来,最终在博士论文中得以运用。另一件则是买了美的的股票,表达他对美的前景的看好。

去年毕业后,马骥最终选择加入顺德另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集团的“未来领袖”计划。尽管因为意外受伤他不得不推迟入职时间,成为首个拄着双拐办入职的员工,还有初来乍到时对房地产行业知之甚少,连“土方”是什么都不知道,但通过公司的学习提升计划,短短一年他顺利成为一名高级经理。

  

一场持续5年的百所高校顺德行,改变了什么?

  8月23日,2019年百所高校顺德行活动上,碧桂园高级经理马骥讲述结缘顺德的故事。蒋晓敏 摄

“在顺德的企业,不是我们在寻求机会,而是机会在等待我们成长。”23日举行的活动开幕仪式上,马骥作为人才代表以自己的经历说出了这样的心声。

作为一名“90后”博士,马骥可能不知道的是,在1991年夏天,和他专业相近的另一名“马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生马军加入美的后曾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作为全国首位进入乡镇企业工作的博士毕业生,马军在进入美的3个月后设计出了国内一流的高效节能空调器样机,美的空调订单当年突破1亿元。美的作为乡镇企业重视人才的名声也一炮打响。

事实上,广纳天下英才是顺德城市发展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技术人才奇缺,顺德就到广州用车把工程师接到顺德,利用“星期六工程师”攻关企业技术难题。

1988年,国家人才政策尚未“松绑”,大学生还处于“统包分配”的年代,顺德政府的招聘队伍已经走进全国各地的高校想尽办法揽才。那个时候,只要是顺德需要的人才,不管是什么“身份”,组织部、人事局都给予方便,办理有关手续。公安、劳动、粮食、教育等部门也一路“绿灯”。

40年来,从设立奖学金到共建产学研平台,再到在顺德设立研究生院,从走出去进校园招聘到引进来人才实地考察顺德,全国科教重镇留下了顺德“猎才”的印记,各所高校收到了顺德抛出的“绣球”。也正是不断向人才释放诚意与善意,为人才提供空间和平台,才有了一代代“马博士”在顺德“博”得带劲的接续奋斗。

从数据来看,近年来顺德龙头企业高端人才集聚效应凸显:美的集团拥有博士600人、硕士5000人;碧桂园集团拥有博士1242人,硕士722人;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每个月新引进500名高层次研发人员,每3名员工中就有1名是研究生以上学历……

但除了这些头部企业,顺德中小型、传统型非上市公司的中高端人才的存量还相当稀缺。更多的中小企业亟待破解“人才饥渴”难题。然而,如何才让更多的“马博士”飞入顺德万千企业?

2  

5年400所高校的顺德行

2015年,百所高校创新人才看顺德,来自全国102所高校的280多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走进了顺德。

2016年,百所高校双创人才顺德汇,来自全国105所高校200余名科技处、就业处负责人、青年科技专家、大学生走进顺德。

2017年,百所高校博士顺德行,海内外74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16名博士走进顺德。

2018年,百所高校创新人才顺德行,全国66所高校、3所科研机构的107位科技专家走进顺德。

2019年,百所高校顺德行,根据前期整理的顺德区重点企业意向高校需求信息,顺德主要面向广东、湖南、湖北等理工类院校,整合化工类、机械工程类、计算机类、工业设计、电器工程等专业资源,定向邀请与区内企业合作需求高度契合的72所高校相关院系党委副书记或学院负责人共118名人才走进顺德。

五年来,“顺德百所高校”系列活动已累计邀请超过400所高校、近千名师生。活动效果如何?8月23日的高校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会现场,美的、海信、万和、申菱、中国中药等150多家260多名负责人蜂拥而至或许能说明一二。

  

一场持续5年的百所高校顺德行,改变了什么?

8月23日,高校嘉宾代表参观美的产品馆。顺德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供图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陈洪波准备了厚厚一沓名片,在和华中科技大学流体机械系负责人对接交流后,他又马不停蹄赶到下一个高校摊位前。“以前我们都是挨个高校去跑,一天最多也就能去一所学校,现在把这么多高校聚集在一起,我得抓紧时间联系上他们。”陈洪波说。

“除了一名博士员工,公司还有7名清华博士在带着项目将工作一年。我们正在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常小龙表示,该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而他们给博士开出的年薪是30万—60万元,希望能通过加强跟高校的对接,吸引更多机器人行业人才进驻。

但是,对于许多顺德企业而言,相对于活动中真正达成项目合作,趁机在高校面前“刷存在感”才是首要任务,哪怕是美的集团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也不例外。

“哪家企业不缺人才?美的也一样!但在长三角一带的高校招聘不易,一来学生还是愿意留在本地工作,二来还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美的正在向科技集团转型,他们以为美的就是以制造电风扇为主的企业。”美的集团IT部招聘负责人师雪清负责公司江浙一带的招聘,在交流会上她直奔浙江大学材料学院的摊位,希望与浙大达成博士人才招聘的长效合作机制,更希望能通过学院在师生群体树立起美的科技型企业的形象。

  

一场持续5年的百所高校顺德行,改变了什么?

8月23日,高校嘉宾代表在美的参观。顺德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供图

事实上,打破外地人才对顺德传统制造业重镇的刻板印象并不容易。从认识顺德到认同顺德,上百次的宣讲或许比不上实地走访一次生动。

“以前对顺德的印象就是美食和功夫文化,现在到了顺德一看,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城市建设也很不错。”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陈继涛表示,以往北大化院的学生更愿意在学术上不断深造,就业时也更愿意留在大城市。

但顺德并非没有机会。在实地走访过后,陈继涛对顺德增加了“这是一块创新创业的热土”的新印象。

陈继涛介绍,北大化院有109年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雄厚,每年在学术上的代表性成果非常多。但近年来学院努力升级人才培养方式,除了培养学术型人才,也要面向产业需求培养服务社会和产业集群的人才,因此学院现在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助力部分老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顺德的产业也有基础也有升级需求,希望能从学校层面建立和顺德企业长期对接交流的机制,或者共建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陈继涛说。

就在这次活动上,共青团顺德区委与10所高校签订《青年人才双向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在青年人才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和见习实习、促进优秀大学生回乡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吸引更多青春力量共同推动顺德高质量发展。

3

  亟待补课的 以城留人”大文章

作为陈继涛的高中校友,顺德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勇精心准备了一段发言,希望能一举打动许多像陈继涛这样初识顺德的高校人才。

“我想以三种身份推荐顺德,第一是公务员,第二是外省人,第三是‘老青年’。我想向大家介绍四个方面内容,第一是顺德的位置,第二是顺德的方向,第三是顺德的机会,第四是顺德的承诺。”王勇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推介。

王勇表示,顺德作为开风气之先的经济先发地区,无论经济体量还是发展质量在全国都具有相当的地位,而且自然环境优美,文运昌盛,城市文化包容开放,是宜居宜业之地。“最重要的是顺德像珍爱金子一样珍爱人才。”王勇说。

顺德固然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当下中国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求度已经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近两年来各大城市纷纷以福利换人才,购房优惠、租房补贴、落户条件、创业补贴、创业贷款等方法与手段层出不穷,不管是领军人才、高学历人才,还是大中专技校人才都成了“香饽饽”。

  

一场持续5年的百所高校顺德行,改变了什么?

  2019年百所高校顺德行活动,高校代表正在与顺德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对接。蒋晓敏 摄

  既非特区,也不是省会城市,还缺少本土高校,在这一轮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中,顺德能否稳住阵脚?

一方面,从顺德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营商环境和发展前景来看,顺德均有着独特的优势,对人才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但另一方面从留住人才的角度来看,顺德需要奋力补齐的短板还有不少。因为对于引才留才,重金高薪不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教育、发展、环境、文化认同等驱动因素更加显现出来。

17岁到顺德、18岁开始创业至今的佛山市顺德区德尔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铁强早把顺德当成自己的家乡。去年德尔玛收购了飞利浦全球水健康业务,目前也打算在顺德增资,新建10万平方米生产基地。

但令蔡铁强感到遗憾的是,去年收购飞利浦全球水健康业务后,一开始从上海搬迁了100多人的团队到顺德,但现在已经有40多人离开。他盼望着顺德能尽快加强教育、医疗等配套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人才条件。

这正是许多企业家共同的期望。在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楚隆看来,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仅看待遇,而且追求靠近城市、有地方休闲,希望政府能够建立更好的平台和更优良的环境吸引、留住人才,完善工业园区生活配套。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汪军也认为,顺德应该加强对美食、武术等文化品牌IP的打造和宣传,这也是吸引人才的很好举措。

在日前召开的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顺德企业家有着“砸锅卖铁也要加大研发投入”“砸锅卖铁也要引进一流人才”的强烈意识,顺德党委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支持企业,更要思考如何给予鼓励支持,重新研究调整优化相关政策。

此次全会报告也提出,顺德要以全域城市化视角,超前思考顺德城市形态和发展路径,构建起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新形态。

为此,顺德将积极参与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以匠心精神和绣花功夫补好城乡建设短板,优化城乡功能配套,持续提升城乡品位和宜居度,把顺德打造成人人向往的公园城市。

“交通越来越发达,城市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北大的学生就业观念也在渐渐改变,慢慢向中小城市流动。比如说苏州就有60多名北大化院的师生在创新创业。”陈继涛说,苏州的优势在于城市宜居,交通便利,离上海近,相较之下顺德也有同样的宜居特质,也靠近广州、深圳。

从以产引人到以城留人,这不是一场百所高校顺德行活动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顺德在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的征程中,奋力探索,不断突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