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事发区域另一侧的何耀,也是如此。7月29日以来,何耀、杨铭一直坚守在抢险第一线。
“胖胖的,很憨厚,很踏实的一个小伙子,对于工作从来不说苦和累。”西昌工电段防洪办主任陈昕这样形容何耀。何耀平时在技术科主管防洪和雨量,遇到同事需要帮忙做一些大修资料或其他工作时,他也总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热心帮忙,从无怨言。为了尽早抢通,日夜兼程,现在同事们手机里存着何耀的最后一张照片就是疲惫的何耀躺在工地上就睡着了。作为汉源桥路车间南尔岗桥路维修工区工长,杨铭更是因为现场抢险,家人和其他工友只有晚上才能联系上,连续的作业导致他的嗓子喊哑了,但他仍坚持带着感冒药又去抢险现场作业。
何耀(左一)在抢险一线。(中铁成都局供图)
这是一次关乎生死的抉择。何耀和杨铭没有犹豫,这群铁路人没有犹豫。在人民群众相继撤离至安全区域后,铁路人逆行而上,朝着那片他们明知脆弱不堪的山坡进发。
“我们就是看到这儿雨停了,然后水清亮了,也就是不含沙石了,也基本没什么水了,然后我们再开始作业”。参与了最近两次抢险的西昌工电段工长陈坤回忆,每当条件允许,抢险人员就会抓紧时间开展边坡稳固和清淤等工作。“干累了就和着衣躺在照明灯旁打个盹,借着照明灯的温度把鞋子稍微烘干。清淤作业的时段里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他们淌着汗不说,他们困倦了不说,但他们心里明白,自己正在全力抢修的不仅仅是一条铁路,而是大凉山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依靠。
陈坤接受记者采访。(见习记者 王曼 摄)
是怎样的一种勇气,让他们作出这样的抉择?
是初心的力量。从万千筑路大军在大凉山的土地上抛洒热血的时候起,一代代成昆铁路人就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关于“坚守”的信念,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是他们执着于这份事业的初心。7月29日,第一次泥石流掩埋铁路后,成铁局职工第一时间开来十多台轨道作业车,深入危机四伏的核心受灾区域,将沿线百姓从危险地带转移出去。
是使命的召唤。成昆铁路是建设在“筑路禁区”上的生命之路。从建成之日起,已数不清历经了多少次自然灾害。近50年来,一代代铁路人就是在这样艰难险恶的条件下肩负起“治山斗水保畅通”的使命,护卫着这条大凉山的发展大动脉。短短半月之内,接连三次断道,铁路人前仆后继,只为满足老百姓重新坐上火车的愿望。
这一次,仍然是“为人民”的初心指引;这一次,依旧是“保畅通”的使命呼唤。这群逆行而上的铁路人如往常一样,毅然决然奔赴了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只不过,这一次,36岁的何耀、28岁的杨铭及其他15名工作人员却再也没能走出来。
8月14日,成昆铁路甘洛段埃岱2号至3号隧洞突发岩体崩塌,导致部分电力线路受损。国网甘洛县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前往受灾地区,对电力设施受损情况进行排查